如此安排之下,原定的征倭奴軍的凱旋儀式就沒法舉行了。
但是,來自征倭之戰的戰利品,卻依舊按時通過海路送到了京師。
這一次,征倭軍的戰利品,可以說再次顛覆了大明朝野上下的想象。
從瀛洲運回來的金銀,全部折合成銀兩就有近兩千萬兩之巨。
至於其他海量的銅錠和硫磺等物質,更是直接用大海船運送了數百船回來。
最關鍵的是,不管金銀還是銅或者硫磺,都屬於瀛洲的礦產資源,以後每年都還會源源不絕的提供給大明。
征倭之戰所獲得的金銀被直接放到了大明皇家錢莊,成為了金銀儲備。
當大明的官紳巨賈們,看到這些金銀進入了皇家錢莊之後,原本對存銀進皇家錢莊抱有的疑慮,頓時就全部消失了。
大明皇家錢莊設在各府的分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湧入了無數上門來存銀子的人。
按照王仁的估計,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最多到永樂三年底,大明皇家錢莊的存銀總數就可以接近億兩的門檻。
到了那個時候,大明寶鈔就可以重啟,整個大明的經濟體係也會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征倭軍為大明帶回了一塊領土,還有巨大的收益,自然會獲得封賞。
而此次征倭的最大功臣莫過於趙雲了,可是趙雲已經都是國公了,在爵位上已經沒有再封賞的空間。
於是,趙雲就被朱棣加封為了太保。
成為三公之一的太保,雖然沒有實際上的權力增加,但是從身份和地位上卻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自古以來,太保,太傅和太師這三公的官職,都是給予朝中身份最高的臣子。
如此一來,在如今的大明朝堂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反而是趙雲後來居上了。
至於其他跟隨趙雲的將領,當然也各有封賞。
作為征倭軍副將的瞿能,爵位也成了瀛國公。
從這個爵位上就可以知道,在瀛洲整體的局勢完全平靜之後,那麼下一任的總督可能就是瞿能了。
一場征倭奴國之戰,又為大明增加了三位侯爺十七位伯爵。
所有人都知道,朱棣對於封賞其實是從不吝嗇的,隻要你有足夠的功績,朱棣就敢給予你相匹配的封賞,無論是爵位還是錢財。
到了永樂三年年底,朱棣的後宮中開始喜訊不斷。
首先是皇後徐妙雲再次有了身孕,接著就是青雅和徐妙錦,幾乎同時被太醫診斷出也有了。
對此最開心的還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
也許是年紀大了的原因,朱元璋現在已經完全拋開了所有的負擔,似乎成了一個普通民間的老人。
他現在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帶著孫子四處玩耍和監督他們學習。
唯一遺憾的是,幾位成年王爺因為已經搬出了皇宮,所以,他們的下一代入宮的時間就顯得比較少了一些。
而朱棣為了滿足自己老爹的這點愛好,於是與徐妙雲商量之後,幹脆在皇宮內院弄出了一個皇家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