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懷三首 元稹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1],自嫁黔婁百事乖[2]。
顧我無衣搜藎篋[3],泥他沽酒拔金釵[4]。
野蔬充膳甘長藿[5],落葉添薪仰古槐[6]。
今日俸錢過十萬[7],與君營奠複營齋[8]。
注釋
[1]這句是說,東晉宰相謝安,最愛其侄女謝道韞。元稹之妻韋氏的父親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後贈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元稹妻為其幼女,故以謝道韞比之。
[2]黔婁:春秋時齊國貧士,其妻也頗賢明。作者幼孤貧,故以自喻。乖:不順遂。
[3]顧我:看到我。藎篋(jìn qiè):用藎草編的箱子。
[4]泥他:軟語央求妻子韋氏。
[5]甘:吃得很香甜。藿(huò):豆葉,也是粗劣的食物。
[6]添薪仰古槐:仰仗古槐的落葉充作柴火。
[7]俸錢:官吏的薪金。這時元稹已身居高位,薪俸充裕。
[8]營奠:備辦祭品。營齋:請僧道為韋氏超度亡靈。
簡析
元稹是中唐著名詩人,與白居易齊名,並為摯友,合稱“元白”,曾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唱和極多。元稹不但有詩名,在政治上也比較進步,貞元九年(793)以明經登第後,曾一度做到宰相。
這是一組悼亡詩,追悼早逝的原配韋氏(死時年僅27歲)。這第一首是追憶生前。先寫愛妻甘於貧寒,再寫如今富貴卻不能共享,以致生出無限悲慨,營齋祭奠。至情至性,頗為感人。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1],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2],也曾因夢送錢財[3]。
誠知此恨人人有[4],貧賤夫妻百事哀。
注釋
[1]施:施舍與人。行看盡:眼看不多了。
[2]這句是說,想起與你的舊情,對你以前的侍女都格外憐惜。
[3]這句是說,自己積思成夢,常常在睡夢中見到妻子,夢醒後就去燒紙送錢。
[4]此恨:指夫妻間的死別。
簡析
這第二首是描寫詩人對逝去妻子的深切懷念,起筆自然,毫不做作。挑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一是睹物思人,再是每當看到妻子舊時的婢仆,也引起詩人的哀思,甚至對婢仆也平添一種哀憐之情。不僅如此,睡夢中詩人常常夢到妻子,由此足見詩人對愛妻的深摯感情,淒切感人。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1]。
鄧攸無子尋知命[2],潘嶽悼亡猶費詞[3]。
同穴窅冥何所望[4],他生緣會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5],報答平生未展眉[6]。
注釋
[1]這句是作者自己的感歎,就算活到百年又有多少時間呢。
[2]尋知命:然後才知道這是命中注定的。晉鄧攸,字伯道,官河東太守,戰亂中舍子保侄,後終無子,時人乃有“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之歎。韋氏曾生育五個兒女,僅存一女;元稹此時無子,五十歲時始由繼室裴氏生一子。
[3]猶費辭:意謂浪費筆墨,多說無益。晉時潘嶽為大文學家,妻死後作《悼亡》詩三首,為世傳誦。
[4]窅(yǎo)冥:形容渺茫深遠。這句意謂死後無知,即使同穴也枉然。
[5]長開眼:傳說中鰥魚眼睛終夜不閉,比喻愁思不眠,無妻之人即稱鰥夫。
[6]未展眉:指韋氏生前常因生活貧困而愁苦。
簡析
這第三首是“悼亡”詩的核心和靈魂。運用典故,抒發無子喪偶之悲;“猶費詞”“何所望”“更難期”十足地表現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苦心緒。最後隻能以“終夜長開眼”來報答妻子跟自己共患難的深情厚意,又仿佛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我將永遠想念你!真是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1]
時難年荒世業空[2],弟兄羈旅各西東[3]。
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裏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注釋
[1]河南:唐時河南道,轄今河南省大部及山東、江蘇、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區。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長兄幼文,貞元十四、五年間任饒州浮梁主簿。於潛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長子,時為於潛(今浙江臨安縣)縣尉。烏江十五兄:白居易的從兄逸,時任烏江(今安徽和縣)主簿。符離:在今安徽省宿州市。下邽(guī):縣名,治所在今陝西省渭南縣。白氏祖居曾在此。
[2]世業:世代傳下的祖業。
[3]羈旅:猶漂泊。
簡析
這首詩當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秋至十四年夏這段時間。貞元十五年的春天,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後部下叛亂,接著彰義軍節度使吳少誠也叛亂。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馬去攻打,戰事就發生在河南道內。當時南方漕運主要經過河南輸送關內,由於“河南經亂”致使“關內阻饑”。詩人一家也漂泊流離,分作五處。全詩即寫經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的。詩用平易的家常話語,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最後以“五處共月,鄉心一處”充分表現出渾樸真淳的情思。白居易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卻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是“用常得奇”的佳作。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1],一弦一柱思華年[2]。
莊生曉夢迷蝴蝶[3],望帝春心托杜鵑[4]。
滄海月明珠有淚[5],藍田日暖玉生煙[6]。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注釋
[1]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是古代一種弦樂器。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太帝使素女鼔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作者用五十弦寄托悲怨意。
[2]柱:支弦的木柱,一根弦一根柱。華年:青春時光。
[3]莊生曉夢:典出《莊子·齊物論》:“不知周之夢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這裏以莊周夢蝶,不辨物我來傳達一種如夢如幻的迷惘心境。
[4]望帝春心:蜀帝杜宇號望帝。典出《華陽國誌》《蜀王本紀》,據說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暮春啼鳴直至口中流血,鳴聲淒苦哀怨。此處用以表現華年已逝的哀婉之情。
[5]珠有淚:傳說南海有鮫人,水居如魚,泣淚成珠。
[6]藍田:山名,在今陝西,產美玉。
簡析
這首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也是難解之作。曆來詩有悼亡、詠物、自傷等說法。按詩意,此作當是詩人自傷之詞。此時詩人年近五十,追思年華虛度,功業無成,不免有美人遲暮之感。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因此詩人以“錦瑟無端五十弦”起興,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旨在表現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的複雜心緒。
無題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1]。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2]。
隔座送鉤春酒暖[3],分曹射覆蠟燈紅[4]。
嗟餘聽鼓應官去[5],走馬蘭台類轉蓬[6]。
注釋
[1]畫樓、桂堂:指富麗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從角尖直通大腦。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分兩隊以較勝負,分別把鉤互相傳送後,藏於一人手中,令對方猜。
[4]分曹:分組。射覆:也是一種遊戲,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
[5]聽鼓應官:唐時官府五更二點擊鼓召集官員上班。
[6]蘭台: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當時李商隱任秘書省正字。這兩句感歎自己官卑職微,天天“聽鼔應官”的局促無聊。
簡析
李商隱有一部分詩都標以“無題”,主題不一,常因其寓意深曲、辭藻華麗,使得中心思想很難捉摸,以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似是寫參加盛大宴會的豔情,但末尾也流露出仕途坎坷,蘭台淒涼的況味。此作豔麗而不猥褻,情真而不癡癲;尤其燈紅酒綠與蘭台轉蓬的對比,更增無限傷感。
隋宮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1],欲取蕪城作帝家[2]。
玉璽不緣歸日角[3],錦帆應是到天涯[4]。
於今腐草無螢火[5],終古垂楊有暮鴉[6]。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7]。
注釋
[1]紫泉:即紫淵,唐人避高祖李淵諱改紫泉。司馬相如《上林賦》描寫長安形勝上林苑有“丹水亙其南,紫淵徑其北”。此用紫泉宮殿代指長安隋宮。
[2]蕪城:指隋時的江都,舊名廣陵,即今江蘇揚州市。劉宋時鮑照見該城荒蕪,曾作《蕪城賦》,因此得名。
[3]玉璽:皇帝的玉印。不緣:要不是因為。日角:舊說以額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邊發際),附會為帝王之相。隋末,晉陽人唐儉勸李淵起兵,說他“日角龍庭”當做天子。這裏以日角代指李淵。
[4]錦帆:指煬帝的龍舟,其帆皆錦製成。天涯:這裏指天下。
[5]腐草無螢火:古人以為螢火蟲是腐草變化出來的。
[6]這句說隋亡後,隋堤上隻有楊柳依舊,暮鴉哀鳴。垂楊《開河記》說:“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爭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栽畢,帝禦筆寫賜垂柳姓楊,曰楊柳也。”
[7]陳後主:隋朝末代皇帝陳叔寶,有名的亡國之君,荒淫奢侈,為隋所滅。他降隋後,與太子楊廣很熟。據《隋遺錄》載,煬帝在江都時曾夢遇陳後主,並請其寵妃張麗華舞《玉樹後庭花》。後主進酒問煬帝:“龍舟之遊樂乎?始謂陛下郅治堯舜之上,今日複此逸遊,曩時何見罪之深耶?”
簡析
《隋宮》之題本二首,是詩人遊江淮時,目睹南朝和隋宮故址,有感而作,此其一。詩寫隋煬帝為了尋歡作樂,無休止地出外巡遊,奢侈荒淫,勞民傷財,終於造成和陳後主一樣的亡國命運。全詩采用比興手法,寫得靈活含蓄,色彩鮮明,音節鏗鏘。歌詠隋宮的同時,諷喻感慨隋煬帝的荒淫誤國。尤其以楊廣與昔日階下囚陳叔寶夢中相遇的典故作結,更加耐人尋味。
無題二首 李商隱
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1],麝熏微度繡芙蓉[2]。
劉郎已恨蓬山遠[3],更隔蓬山一萬重[4]。
注釋
[1]半籠:半映,指翡燭光隱約。金翡翠:指繡有金翡翠花紋的被子。《長恨歌》有:“翡翠衾寒誰與共。”
[2]麝(shè):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裏即指香氣。度:透過。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3]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子孫已七世。後也以此典喻“豔遇”。
[4]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簡析
這是一首豔情詩。李商隱的豔情詩,善於把生活的原料加以提煉升華,使其超脫低俗猥褻,進而凝為感情的瓊漿玉液,然而,也因其寓意深曲、辭藻華麗而令人費解。這首詩似是寫戀愛受阻的悲哀。詩中寫相思熾烈卻會合無緣,積思成夢,夢中都為分別而啼哭難喚,醒來又匆促寄書,通宵沉浸在痛苦中,真是情重人遠,悵恨無限,楚楚動人。
其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1],玉虎牽絲汲井回[2]。
賈氏窺簾韓掾少[3],宓妃留枕魏王才[4]。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釋
[1]金蟾:舊注說“蟾善閉氣,古人用以飾鎖”。齧:咬。這句意謂雖有金蟾齧(niè)鎖,香煙猶得進入。
[2]玉虎:井上的轆轤。絲:井索。汲:引。這句意謂井水雖深,玉虎猶得牽絲汲之。
[3]賈氏窺簾:晉韓壽貌美,被賈充辟為掾,賈充的女兒從窗格中見韓壽,喜歡上他,私與之通,賈充得知後把女兒嫁給了他。韓掾:即韓壽。掾:僚屬。少:年輕。
[4]宓(fú)妃留枕:典出《文選·洛神賦》。三國魏甄後本袁紹兒媳,袁紹失敗,曹植很想娶她,卻被曹操賜給曹丕,後甄後被郭後讒死。黃初中,曹植入朝,曹丕取出甄後玉鏤金帶枕,曹植見之泣下,曹丕遂把枕賜給他。植返回封地時在洛水邊止宿,夢中與甄後相會,因感其事作《洛神賦》。宓妃:傳說為伏羲之女,溺死洛水便成洛神,這裏代指甄後。魏王:這裏指曹植。
簡析
這首豔情詩是追憶前情的。詩以物為比,以事為喻,表白自己對愛情的追求。然而,現實終歸是好夢難成,相思無益。所以,在詩的結尾歸結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討苦吃的意念,創造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語佳句,使詩歌具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自身失意的際遇,使詩人對青年男女失意的愛情有特別的體驗,因此在詩歌創作中難免融入自己的感受。以上這二首在蓬山遠隔、相思成灰的感慨中,或許就有他仕途遭折的感觸。
籌筆驛[1] 李商隱
魚鳥猶疑畏簡書[2],風雲常為護儲胥[3]。
徒令上將揮神筆[4],終見降王走傳車[5]。
管樂有才原不忝[6],關張無命欲何如[7]。
他年錦裏經祠廟[8],梁父吟成恨有餘[9]。
注釋
[1]籌筆驛:即今朝天驛,在四川廣元與陝西陽平關之間。三國蜀漢諸葛亮出師伐魏,曾在此籌劃軍機,因此得名。
[2]簡書: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簡上,故稱簡書。這裏代指軍令。
[3]儲胥(xū):指軍用的籬柵。
[4]上將:猶主帥,這裏指諸葛亮。
[5]降王:指後主劉禪。走傳車: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鄧艾伐蜀,後主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出降時也經過籌筆驛。
[6]管:管仲,春秋時齊相,曾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樂毅,戰國時燕國名將,曾大敗強齊。不忝:不愧。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每自比管仲、樂毅。
[7]關張:指關羽、張飛。東吳呂蒙攻荊州,關羽遇害;為報關羽之仇,劉備帶張飛伐吳,張飛被部下所殺。
[8]他年:作往年解。錦裏: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9]梁父吟:古樂府名,一名《梁甫吟》。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好為此,這裏同時借指自己往年在武侯祠寫的詠史詩。
簡析
這首詩是大中九年(855)冬詩人罷去梓州幕府隨柳中郢還長安,途經籌筆驛時的憑吊之作。詩中盛讚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對劉禪懦弱昏庸、關張早死以致他北伐無成,齎誌以歿深表惋惜。此詩與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的感慨如出一轍,也寄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1],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2],蠟炬成灰淚始幹[3]。
曉鏡但愁雲鬢改[4],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5],青鳥殷勤為探看[6]。
注釋
[1]曹丕《燕歌行》有“別日何易會何難”,曹植《當來日大難》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李商隱此句更進一層,因相會難,故離別也難。
[2]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有“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思。何惜微驅盡,纏綿自有時”句,此句化用其意。“絲” 與“思”諧音相關。
[3]蠟炬:蠟燭。杜牧《贈別》有“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句,此句化用其意。
[4]曉鏡:清晨照鏡。雲鬢改:指頭發由黑變白。
[5]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6]青鳥:西王母的神禽。《漢武故事》載:西王母見漢武帝時,先有青鳥臨殿前報信。後人因以青鳥喻信使。這句是說,希望有信使為我傳遞消息。
簡析
這是一首寫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曆來也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托。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既纏綿沉痛,又堅貞不渝。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寫己;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想象對方。相勸自我珍重,卻又苦情蜜意,體貼入微,可謂千回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絕望中仍然寄托希望,希望有人能為自己傳遞消息,意致婉曲,柳暗花明。春蠶兩句,更是千秋絕唱。
春雨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1],白門寥落意多違[2]。
紅樓隔雨相望冷[3],珠箔飄燈獨自歸[4]。
遠路應悲春晼晚[5],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劄何由達[6],萬裏雲羅一雁飛[7]。
注釋
[1]白袷(jiá)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為閑居便服。
[2]白門:據《南史》記載,建康宣陽門稱作白門。這裏借指南京。
[3]紅樓:指懷念之人所居之所。
[4]珠箔:珠簾。
[5]晼(wǎn)晚:日落黃昏之時。
[6]玉璫:玉製的耳珠。古時男女常以此作為定情信物。緘劄:書信。何由達:怎麼能夠到達對方那裏。
[7]雲羅:如羅紋般的雲彩。
簡析
這首詩是借助迷蒙的春雨,抒發悵念遠方戀人的情緒。開頭就寫出訪對方不遇歸來後的悵惘心緒,舊地重尋之淒愴,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宛然如在讀者眼前。繼而懷想遠去的戀人大概也會被春暮觸動離愁,終而隻有相思相夢,緘劄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詩的意境、感情、色調、氣氛都是十分清晰明麗,優美動人。
無題二首 李商隱
其一
鳳尾香羅薄幾重[1],碧文圓頂夜深縫[2]。
扇裁月魄羞難掩[3],車走雷聲語未通[4]。
曾是寂寥金燼暗[5],斷無消息石榴紅[6]。
斑騅隻係垂楊岸[7],何處西南待好風[8]。
注釋
[1]鳳尾香羅:即鳳紋羅,古代一種華貴的薄羅。
[2]碧文圓頂:青碧花紋的羅帳圓頂。
[3]扇裁月魄:語出班婕妤《怨歌行》,把扇裁製成月圓形。這裏即指團扇,古人常以遮麵。
[4]車走雷聲:語出司馬相如《長門賦》,形容車響如雷聲。這兩句詩回憶當初相見時的情景,含羞中團扇遮羞,隨即乘車而去,連話也沒說,
[5]金燼暗:形容殘燭餘燼。意謂度過許多不眠之夜。
[6]石榴紅:石榴花開時節。
[7]斑騅:青花馬。《清商曲辭·神弦歌·明下童曲》有“陸郎乘班騅”句,此句化用其意。
[8]西南待好風:語出曹植《七哀詩》:“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這兩句意謂,情人的青花馬就係在楊柳岸,卻不知其人在何方等我像西南風一樣吹去呢。
簡析
這是一首感懷之作。詩的首聯寫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表現她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頷聯回憶邂逅的情狀,表達她追思往事時,惋惜、悵惘的複雜心情。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廖苦悶,尾聯寫日夜思念的人,或許相隔非遠,隻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詩中抒寫的正是這種純情和癡情,極富感染力。
其二
重幃深下莫愁堂[1],臥後清宵細細長[2]。
神女生涯原是夢[3],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4],未妨惆悵是清狂[5]。
注釋
[1]重幃:層層帷幕。莫愁:古樂府傳說中的女子,這裏指深閨未嫁的女子。
[2]清宵:清冷的夜晚。細細長:意謂獨臥深閨倍覺夜長。
[3]神女:即宋玉《神女賦》中的巫山神女,曾與楚王夢中歡會。
[4]直道:假定之辭,就算、即便。
[5]清狂:舊注謂不狂之狂,猶今所謂癡情。
簡析
這首詩抒寫女子愛情遭遇打擊,明知相思無益,也願為愛情愁苦終生的癡情。開頭先寫環境氛圍的幽靜以襯出長夜的孤寂;接著以“巫山神女”和“小姑獨處”的典故,抒寫自己曾經有過幻想和追求,但到頭來隻好夢一場,依然獨居;再寫風波無情打擊,即使相思無益,也認定癡情無怨。全詩意境深遠開闊,措辭婉轉沉痛,感情細膩堅貞,是一首很好的愛情詩。
利州南渡[1] 溫庭筠
澹然空水對斜暉[2],曲島蒼茫接翠微[3]。
波上馬嘶看棹去[4],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5],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範蠡[6],五湖煙水獨忘機[7]。
注釋
[1]利州:唐屬山南道,治今四川廣元,嘉陵江繞城而過。
[2]澹然:水波閃動的樣子。空水:空闊的水麵。
[3]翠微:指青翠的遠山。
[4]波上:一作“坡上”。棹:槳,也指船。這句的意思是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
[5]這句的意思是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6]範蠡:春秋時楚國人,曾助越滅吳,為上將軍。後辭官乘舟而去,泛於五湖。
[7]五湖:指太湖及附近的湖泊。機:機心。
簡析
這首詩寫日暮渡口的景色,抒發詩人欲效仿範蠡泛舟五湖,忘卻俗念,功成身退的歸隱之情。詩的前三聯寫景,而且景中有畫意,末聯即景抒情,點出題意。層次清晰,色彩明朗,意境闊大。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1],古祠高樹兩茫然[2]。
雲邊雁斷胡天月[3],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4],去時冠劍是丁年[5]。
茂陵不見封侯印[6],空向秋波哭逝川[7]。
注釋
[1]蘇武:西漢人,字子卿。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出使匈奴被扣留,始終不屈,乃流放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達十九年之久,曆盡艱苦,忠心不改。漢昭帝時,漢匈和親,經漢使臣與匈奴交涉,乃得放歸,至長安已是始元六年(前81)春了。後拜典屬國,專掌少數民族事務。魂銷:這裏形容傷心已極。
[2]古祠:即蘇武苗。
[3]雁斷:指蘇武被扣匈奴期間與漢朝音訊斷絕。當時,漢曾要求放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後漢使至,常惠教漢使向單於說:漢帝射雁,於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胡天:指匈奴。
[4]回日:蘇武歸漢之日。非甲帳:指漢武帝已死。
[5]丁年:壯年。漢製,男子二十至五十歲須服徭役,謂之丁年。
[6]茂陵:漢武帝陵墓,在今陝西興平縣。這裏代指武帝。封侯印:漢宣帝時,給蘇武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7]哭逝川:痛哭時間像河水般流逝。這最後兩句當是蘇武歸漢後對武帝的深情悼念。
簡析
這是一首憑吊古人的詩,讚頌蘇武高尚的民族氣節。蘇武在匈奴十九年如一日,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真正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詩中對蘇武的讚頌沒有直接議論,而是通過形象說話。中間兩聯對仗工整,“雁”“羊”貼切,“甲”“丁”巧妙。構思也有特色,首聯突兀不平,頷聯含蓄深婉,頸聯用逆挽法,末聯推開以感慨作結,呼應篇首,更增強了藝術效果。
宮詞 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1],望仙樓上望君王[2]。
鎖銜金獸連環冷[3],水滴銅龍晝漏長[4]。
雲髻罷梳還對鏡[5],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禦床[6]。
注釋
[1]十二樓:《史記·封禪書》記載方士所雲:“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指一清早宮人就在梳妝以待幸。後以“五城”“十二樓”指仙人所居,這裏借指皇宮。
[2]望仙樓:唐宮中樓名,武宗會昌元年(841)修建。此處非實指,意同“十二樓”。
[3]金獸連環:宮門上銅製的獸頭形門環。
[4]銅龍:指銅壺滴漏,古時計時儀器,水從龍口滴下,觀刻度以計時。
[5]罷梳:梳妝完畢。
[6]袍袴(kù)宮人:指穿袍套褲的宮女。短袍繡褲是當時宮女的裝束。袴:同“褲”。禦床:皇帝睡的龍床。
簡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詩一落筆就寫宮妃企望君王臨幸,一大早就梳妝打扮,從早盼到晚,越發覺得白天時間漫長,簡直度日如年。最後遠遠地窺見宮人打掃禦床,說明皇上準備降幸正宮,希望破滅,猛然覺得自己反不及那些灑掃的宮女更容易接近皇上,心裏更加悲涼。全詩對人物的心理狀態刻畫得極其細膩、逼真,生動地反映了宮妃們的空虛和苦悶。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1],擬托良媒益自傷[2]。
誰愛風流高格調[3],共憐時世儉梳妝[4]。
敢將十指誇針巧[5],不把雙眉鬥畫長[6]。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釋
[1]蓬門:茅屋的門,這裏借指貧女。綺羅香:指富貴人家婦女的服飾。
[2]擬:打算。益:更加。
[3]風流:謂貧女舉止優美。高格調:高尚的品格作風。
[4]這句意謂共惜時世艱難而妝飾從儉。
[5]針巧:針線活好。
[6]鬥:比。唐代婦女有畫眉的風俗,這裏說貧女不在梳妝上爭勝。
簡析
這首詩對貧女的處境、命運和難言之苦充滿同情,對其不羨綺羅、輕姿色而儉梳妝、重勞動的高尚品格給予熱情讚揚,形象鮮明,詩情哀怨。當然,詩中貧女形象的塑造,也可能正是詩人懷才不遇的自我寫照。這首詩也因為語帶雙關,含蘊豐富,曆來為人們所傳誦,尤其引起沉埋下僚寒士的不平之鳴。末聯更是成為一千多年來流行的成語。
獨不見[1] 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2],海燕雙棲玳瑁梁[3]。
九月寒砧催木葉[4],十年征戍憶遼陽[5]。
白狼河北音書斷[6],丹鳳城南秋夜長[7]。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8]。
注釋
[1]獨不見:意謂“相思而不見也”。
[2]盧家少婦:代指長安少婦。此句借梁武帝《河中之水歌》詩意:“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3]玳瑁梁:以玳瑁裝飾的屋梁,極言居處之華美。
[4]砧(zhēn):搗衣石,古代搗衣多在秋晚。
[5]遼陽:古時為東北邊防要地,今遼寧省境內大遼河以東之地。
[6]白狼河:即今遼寧境內的大淩河。
[7]丹鳳城:指京城長安,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8]流黃:雜色的絹,這裏指流黃製的帷帳。
簡析
這首擬古樂府之作是初唐詩人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詩的內容主要是思婦對征人的懷念。詩人通過環境描寫烘托思婦的哀怨,以雙宿雙飛的燕子反襯思婦的孤獨;以寒砧催落葉、明月照流黃來烘托離愁別恨。此詩情景結合,意境鮮明,被曆代詩評家認為是溫麗高古的佳篇,對後來唐代律詩,尤其是邊塞詩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