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轉轉飯的吳大媽想盡量減輕兒女們的負擔,從不要零花錢,幫忙帶帶孫子,幫忙燒火煮飯,幫忙打掃房屋。但事與願違,兒子女婿不開腔,媳婦女兒做臉色,孫子摔倒說是幾十歲了帶個人都帶不好;煮飯又說煮硬了,菜沒洗幹淨,掃地擦屋說這是城裏,不是農村搞得花花的……月大遇到31號,吳大媽收拾好被蓋行李,等著人來接,還不知有沒有人來。在老三家吃轉轉飯時,媳婦的哥哥送來一條江鰱宰殺後,夫妻倆在屋裏商量將魚放進冰箱,等兩天吳大媽走後再吃,吳大媽聽見兩人對話,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難受極了。在老五家吃轉轉飯差兩天滿期,夫妻倆帶孩子旅遊去了,家中米油吃光,冰箱空空,吳大媽身無分文,在家餓了兩天才等到下一家來接人。吳大媽找到弟弟說,這種日子再也無法過下去了,實在難熬,原來再窮再苦,也沒有如此受氣。讓弟弟管教管教侄兒侄女。

舅舅叫侄兒侄女來家時,城裏人說不準請假工作忙,農村人說季節不等人,活路走不開。好不容易等到春節,大家到舅舅家過年,當說起吳大媽的事,老大說:是父母親的事影響我們升學不被推薦,當兵政審不合格,招工招幹無望,我們才受窮。老二說:輪流供養好呀,她願意住哪家就住哪家,住段時間又換一家,這樣有人照顧,又有新鮮感,單獨一人住,誰給端茶遞水,有病誰照顧。老五說:在我印象裏,小時候從來沒人管,自己跑出去玩,家裏吃飯也沒人喊,玩夠了才回家找吃的。老幺說:我從來都是穿哥哥姐姐的舊衣,過年時多想有一件新衣服,但家裏吝嗇,就是沒有製。舅舅說:養老送終是祖宗留下的規矩,你們父親去世了,幾姊妹都舍得出錢,爭到燒紙修墳就做得很好。現在你媽老了,做不起了,就吃點老幹飯,你們每戶出點錢,讓她單獨過也是應該的嘛。老二說:我們都是有臉麵的人,讓老媽單獨過,我們不放心,別人也會說這幾姊妹的。給老爸把墳修好點、紙多燒點,大家臉上光彩。讓老爸在陰間住好房子、有票子用,好保佑我們發財。將來母親百年後,我們會一樣的。侄兒侄女的言行令舅舅氣得說不出話來,大家不歡而散,這個春節也特別冷清。舅舅左思右想,一張狀紙將他們告上法院,吳大媽怕給子女們添麻煩,影響他們的前途,說什麼也讓弟弟撤回狀子。弟弟隻好說:他們不養你,我管你吃住。

幾年前,雲南省華坪縣一位離休幹部寫了一篇回憶錄:他們部隊在鹽邊平叛時,在永興與江西交界處遇到一趕集回家的老鄉,請老鄉為部隊帶路,跳出了土匪的包圍圈,在朵格梁子轉到土匪後方打了一仗,消滅叛匪數十人。老鄉被土匪流彈擊中大腿,是我為其處理包紮的傷口,我當時是連隊的衛生員,老鄉沒有要分文錢,也沒有留名就走了……縣上領導慰問了吳大媽,讓大媽住福利院,並給鄉村幹部打招呼給予照顧。

鄉村幹部向吳大媽道了歉,證明了丈夫是有功之人,兒女們經過他們的領導教育,思想上、行動上也有所轉變。吳大媽十分高興。農村低保將吳大媽納入,移民搬遷後期扶持補助也有一份,農村新農合醫療保險榜上有名,占用耕地承包商給的補助費也有。吳大媽身上有好幾個存款折子,現在的吳大媽衣食無愁,有固定收入,生活有滋有味,日子過得十分溫馨。

在告別吳大媽時,吳大媽感慨地說:常言道養兒防老,我耗盡一生心血,養了幾個兒女,卻沒有防到老。都說我兒孫滿堂,應該享受天倫之樂,卻差點沒把我氣死。隻有共產黨和政府關心我,為我丈夫平反,給我發了這樣那樣的補助錢,讓我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