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二零零三(3)(2 / 2)

有人說,歐洲的近現代史表明,實現真正的平等——比如婦女獲得選舉權和參政權——是由於社會民主主義的興起和努力,這證明社會民主主義比自由主義優越,自由主義隻提供了形式上的、法律上的平等,而社會民主主義爭取和實現的是實質性的、事實上的平等。這種說法不確切,我們當然不否定社會民主主義在爭取社會進步方麵的努力和成就,但要把自由主義說成是進步潮流的對立麵則是不合事實的。以爭取婦女的選舉權和參政權為例,我們很難找到比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密爾更傑出的先鋒戰士了。更重要的是應該看到,平等權利的落實往往是一個社會逐漸進步的問題,而不是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區別的問題。美國長期不能廢除奴隸製,這成了社會主義者詬病自由主義的理由。但在相同的政治製度下,在沒有社會民主主義努力的情況下,美國逐步解除了享受政治權利的種族、膚色、性別、財產、教育程度方麵的限製,這是落實憲法載明的公民權利的結果,而不是改變或推翻自由憲政的結果。這說明,在平等和福利方麵的局限或進步,屬於時代的更替、曆史的變遷,而不是兩種主義的區別。

還應該指出,在中國,平等主要是實踐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我們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傳統,平等的訴求,今天在理論上隻嫌其多,不嫌其少;但在實際上則是隻嫌其少,不嫌其多。早有論者指出,在號稱社會主義的今日中國,國人的福利待遇、平等程度還遠不及被視為最保守的自由主義者所主張的。因此,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說到做到,而不是理論上的激烈程度。

社會民主主義的前景

最近若幹年以來,社會民主主義在中國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勢頭,這是可喜的現象,這也來之不易。毛澤東的個性和思維方式給中國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多次宣稱,他喜歡右派,不喜歡社會民主黨之類的修正主義。

有人以為,社會民主主義在中國下一步的政治發展中有現實可能性,因此值得為之努力。自由主義太西化,遠離國情,中國的現實是馬列主義,如果理想的那一端是自由主義,那麼社會民主主義處於兩者之間,中國轉大彎不可能,轉小彎就是社會民主主義。在現實中,我們正在開始從中央指令型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共產黨正從革命黨轉化為執政黨,看來正在轉小彎,因此舉起社會民主主義的旗幟有利於政治改革。

這種態度可以理解,但認真思索,有很多問題需要澄清。

從理論上說,當代社會民主主義和十月革命前的社會民主主義已經大不一樣了,它必須在自由民主的憲政平台上活動,它在政治上不能是半共產主義或半集權主義。如果中國轉小彎,得到的應該叫威權主義,將此稱為社會民主主義是不嚴肅的。

從現實看,在中國要滿足社會民主主義的激進平等要求是最沒有可能的。我們可以設想中國的貧富差距有多大,腐敗有多嚴重,但最不能設想的就是中國會是一個平等的社會。以為中國在毛澤東時代過分地平等,在轉向不平等的自由經濟過程中變得半平等,而這就是社會民主主義,這是對過去和現在的曲解,也是在理論上對社會民主主義和自由經濟的曲解。

中國的某些理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在鼓吹社會民主主義、大談其現實依據時,說得較有信心的隻是市場經濟在中國的迅速發展。但是,與我談到該問題的一些歐洲社會民主黨人對這種態度很不以為然,他們指出,市場經濟並非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核心主張,他們與其說是力主市場經濟,不如說是在現實條件下隻能認可市場經濟。他們更看重在中國是否出現了這樣的前景:軍隊屬於國家而不屬於政黨,公民享有言論、結社等等自由,能否允許反對黨存在。我想,這樣的立場和提問方式才是真正社會民主主義的,提倡社會民主主義,首先要弄清什麼是社會民主主義。

當然,我並不預先反對這種可能性:在實現憲政民主之後,人們去大力爭取社會民主主義。

我也不反對這種現實考慮,提倡社會民主主義是為了促成憲政民主。

讓我們記住,自由主義是社會民主主義的基礎和前提,讓我們共同搭建自由主義的憲政平台,在此之後人們鼓吹什麼主義都可以。其實,也隻有在這個平台上,我們才能真正有意義地談論和爭取自己喜好的各種主義。

原載《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