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落戶大同(1 / 3)

《營造法式》reference_book_ids\":[7196842800812395576]}],\"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79,\"start_container_index\":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73},\"quote_content\":\"《營造法式》reference_book_ids\":[719684280081239557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當北京正在為拆掉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而弄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時,山西大同卻悄悄地落成一座梁思成紀念館。這是我知道的國內第一座關於他的紀念館,沒有出現在他拚死保護的古都北京,也沒有出現在他的祖籍廣東,卻坐落在塞外古城大同。我當時聽到這件事不覺大奇,主持城建的耿彥波市長卻靜靜地回答說:“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三十年代梁先生即來大同考察,為古城留下許多寶貴資料,這次古城重建全賴他當年的文字和圖錄;二是解放初梁先生提出將北京新舊城分開建設以保護古都的方案,惜未能實現。六十多年後,大同重建正是用的這個思路。”大同人厚道,古城重建工程還未完工,便先在東城牆下為先生安了一座住宅。開館半年,參觀者已過三萬人。

梁思成是古建專家,但更不如說他是古城專家、古城牆專家。他後半生的命運是與古城、古城牆連在一起的。一九四九年初解放軍攻城的炮聲傳到了清華園,他不為食憂,不為命憂,卻為身邊的這座古城北平擔憂。一夜有兩位神秘人物來訪,是解放軍派來的,手持一張北平城區圖,誠意相求,請他將城內的文物古跡標出,以免為炮火所傷。從來改朝換代一把火啊,項羽燒阿房,黃巢燒長安,哪有未攻城先保城的呢?仁者之師啊,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標圖的手在顫抖。這是他一生最難忘的一幕。

中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房子,卻沒有留下怎麼蓋房的文字。一代一代,匠人們口手相傳地蓋著宏偉的宮殿和輝煌的廟宇,詩人們筆墨相續,歌頌著雕欄玉砌,卻不知道祖先留下的這些寶貝是怎麼樣造就的。梁思成說:“獨是建築,數千年來,完全在技工匠師之手。其藝術表現大多數是不自覺的師承及演變之結果。這個同歐洲文藝複興以前的建築情形相似。這些無名匠師,雖在實物上為世界留下許多偉大奇跡,在理論上卻未為自己或其創造留下解析或誇耀。”如何發揚光大我民族建築技藝之特點,在以往都是無名匠師不自覺的貢獻,今後卻要成為近代建築師的責任了。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國內發現了一本宋版的《營造法式》,但人們不懂它在說些什麼。大學者梁啟超隱約覺得這是一把開啟古建之門的鑰匙,便把它寄給在美國學建築的兒子梁思成,希望他能向洪荒中開出一片新天地。梁思成像讀天書、破密碼一樣,終於弄懂這是一本古代講建築結構和方法的圖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他從歐美留學回來便一頭紮進實地考察之中。那時的中國兵荒馬亂,梁帶著他美麗的妻子林徽因和幾個助手跑遍了河北、山西的古城和古廟。山西北部為佛教西來傳入中原時的駐足之地,廟宇建築、雕塑壁畫等保存豐富;又是北方遊牧民族定居、建都之地,城建規模宏大。上世紀三十年代,西方科學研究的“田野調查”之法剛剛引進,這裏就成為中國第一代古建研究人的理想實驗田。一九三三年九月六日,梁思成、林徽因一行來到大同,下午即開始調查測量華嚴寺,接著又對雲岡、善化寺進行詳細考察,十七日後又往附近的應縣木塔、恒山懸空寺調查。再後來,梁、林又專門去了一次五台山,直到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他們才撤回北平。因為有梁思成的到來,這些上千年的殿堂才首次有現代照相機、經緯儀等設備為其量身造影。在紀念館裏我們看到了梁思成滿麵風塵爬在大梁上的情景,也看到了秀發披肩、係著一條大工作圍裙的林徽因正雙手叉腰,專注地仰望著一尊有她三倍之高的彩塑大佛,這就是他們當時的工作。幸虧搶在日本人占領之前,這次測量留下了許多寶貴資料。以後許多文物即毀在侵略者的炮火下。抗戰八年,他們到處流浪,丟錢丟物也不肯丟掉這批寶貴資料,終於在四川長江邊一個叫李莊的小鎮上完成了中國古建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成就了梁、林在中國建築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