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日記(1 / 2)

《古文觀止》reference_book_ids\":[6843227585787202573,726707738464852690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遊山日記

民國十幾年從杭州買到一部《遊山日記》,襯裝六冊,印板尚佳,價頗不廉。後來在上海買得《白香雜著》,七冊共十一種,《遊山日記》也在內,係後印,首葉的題字亦不相同。去年不知什麼時候知道上海的書店有單行的《遊山日記》,寫信通知了林語堂先生,他買了去一讀說值得重印,於是這日記重印出來了。我因為上述的關係,所以來說幾句話,雖然關於舒白香我實在知道得很少。

《遊山日記》十二卷,係嘉慶九年(一八〇四)白香四十六歲時在廬山避暑所作,前十卷記自六月一日至九月十日共一百天的事,末二卷則集錄詩賦也。白香文章清麗,思想通達,在文人中不可多得,樂蓮裳跋語稱其彙儒釋於寸心,窮天人於尺素,雖稍有藻飾,卻亦可謂知言。其敘事之妙,如卷三甲寅(七月廿八日)條雲:

“晴涼,天籟又作。此山不聞風聲日蓋少,泉聲則雨霽便止,不易得,晝間蟬聲鬆聲,遠林際畫眉聲,朝暮則老僧梵唄聲和吾書聲,比來靜夜風止,則惟聞蟋蟀聲耳。”又卷七己巳(八月十三日)條雲:

“朝晴暖。暮雲滿室,作焦麹氣,以巨爆擊之不散,爆煙與雲異,不相溷也。雲過密則反無雨,令人坐混沌之中,一物不見。闔扉則雲之入者不複出,不闔扉則雲之出者旋複入,口鼻之內無非雲者。窺書不見,因昏昏欲睡,吾今日可謂雲醉。”其紀山中起居情形亦多可喜,今但舉七月中關於食物的幾節,卷三乙未(九日)條雲:

“朝晴涼適,可著小棉。瓶中米尚支數日,而菜已竭,所謂饉也。西輔戲采南瓜葉及野莧,煮食甚甘,予仍飯兩碗,且笑謂與南瓜相識半生矣,不知其葉中乃有至味。”卷四乙巳(十九日)條雲:

“冷,雨竟日。晨餐時菜羹亦竭,惟食炒烏豆下飯,宗慧仍以湯匙進。問安用此,曰,勺豆入口逸於箸。予不禁噴飯而笑,謂此匙自賦形受役以來但知其才以不漏汁水為長耳,孰謂其遭際之窮至於如此。”又丙午(二十日)條雲:

“宗慧試采蕎麥葉煮作菜羹,竟可食,柔美過匏葉,但微苦耳。苟非入山既深,又斷蔬經旬,豈能識此種風味。”卷五壬子(廿六日)條雲:

“晴暖。宗慧本不稱其名,久飲天池,漸欲通慧,憂予乏蔬,乃埋豆池旁,既雨而芽,朝食乃烹之以進。饑腸得此不翅江瑤柱,入齒香脆,頌不容口,欲旌以錢,錢又竭,但賦詩誌喜而已。”此種種菜食,如查《野菜博錄》等書本是尋常,現在妙在從經驗得來,所以親切有味。中國古文中不少遊記,但如當作文辭的一體去做,便與“漢高祖論”相去不遠,都是《古文觀止》裏的資料,不過內容略有史地之分罷了。《徐霞客遊記》才算是一部遊記,他走的地方多,紀載也詳贍,所以是不朽之作,但他還是屬於地理類的,與白香的遊記屬於文學者不同。《遊山日記》裏所載的重要的是私生活,以及私人的思想性情,這的確是一部“日記”,隻以一座廬山當作背景耳。所以從這書中看得出來的是舒白香一個人,也有一個雲煙飄渺的匡廬在,卻是白香心眼中的山,有如畫師寫在卷子上似的,當不得照片或地圖看也。徐驤題後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