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日記(2 / 2)

“讀他人遊山記,不過令人思裹糧遊耳,讀此反覺不敢輕遊,蓋恐徒事品泉弄石,山靈亦不樂有此遊客也。”樂蓮裳跋中又雲:

“然雄心遠慨,不屑不恭,時複一露,不異疇昔挑燈對榻時語,雖無損於性情,猶未平於嬉笑。”這裏本是規箴之詞,卻能說出日記的一種特色,雖然在樂君看去似乎是缺點。白香的思想本來很是通達,議論大抵平正,如卷二論儒生泥古誤事,正如不審病理妄投藥劑,鮮不殆者,王荊公即是,“昌黎文公未必不以不作相全其名耳。”卷七雲:

“佛者投身飼餓虎及割肉喂鷹,小慧者觀之皆似極愚而可笑之事,殊不知正是大悲心中自驗其行力語耳。……民溺己溺,民饑己饑,亦大悲心耳,即使禹之時有一水鬼,稷之時有一餓鬼,不足為禹稷病也。不與人為善,逞私智以谿刻論人,吾所不取。”其態度可以想見,但對於奴俗者流則深惡痛絕,不肯少予寬假,如卷八記郡掾問鐵瓦,卷九紀蝟髯蛙腹者拜烏金太子,乃極嬉笑怒罵之能事,在普通文章中蓋殊不常見也。《日記》文中又喜引用通行的笑話,卷四中有兩則,卷七中有兩則,卷九中有一則,皆詼詭有趣。此種寫法,嚐見王謔庵陶石梁張宗子文中有之,其源蓋出於周秦諸子,而有一種新方術,化臭腐為神奇,這有如妖女美德亞(Medeia)的鍋,能夠把老羊煮成乳羔,在拙手卻也會煮死老頭兒完事,此所以大難也。《遊山日記》確是一部好書,很值得一讀,但是卻也不好有第二部,最禁不起一學。我既然致了介紹詞,末了不得不有這一點警戒,蓋螃蟹即使好吃,亂吃也是要壞肚子的也。中華民國廿四年十二月八日,知堂記於北平苦茶庵。

附記

據《婺舲餘稿》,嘉慶十三年戊辰(一八〇八)四月廿三日為白香五十生辰,知其生於乾隆廿四年己卯,遊廬山時年四十六,與卷首小像上所題正合。《舒白香雜著》據羅振玉《續彙刻書目》辛為《遊山日記》十二卷,《花仙集》一卷,《雙峰公挽詩》一卷,《和陶詩》一卷,《秋心集》一卷,《南征集》一卷,《香詞百選》一卷,《湘舟漫錄》三卷,《驂鸞集》三卷,《古南餘話》五卷,《婺舲餘稿》一卷,共十一種。我所有的一部缺《驂鸞集》,而多有《聯璧詩鈔》二卷,次序亦不相同。周黎庵先生所雲“天香戲稿”即是《香詞百選》,計詞一百首,為其門人黃有華所選。我最初知道舒白香雖然因為他的詞譜及箋,可是對於詞實在不大了然,所以這卷《百選》有時也要翻翻看,卻沒有什麼意見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