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如何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呢?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自己盡快變得成熟,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先聽,再看,後想。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觀點,做任何事情前也都要考慮周全。其次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堅強,懂得忍耐,越是逆境越要磨練自己的性格。
另外,做事時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留有退路。堅持培養自己的這些習慣,慢慢地,你就會心智上變得成熟起來,遇到任何事情也能使自己冷靜下來,理智地去思考和分析周圍的一切。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和別人的衝突減少了,對生活的感悟也增多了,很多人生的道理自己也會有一些深刻的領悟。
其實,曆史上真的能夠達到喜怒不形於色多是一些道行高深的僧人。他們達到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斷絕了七情六欲,做到心中無一物,那麼心中也就沒有喜怒,也就無所謂形於色了。
三、泰然其實是一種戰術
一個人要想做成一點大事,泰然是必須具有的。如果遇到事情沒有那麼一點泰然之氣,勢必會自亂陣腳最後失敗而歸。這點胡雪岩也是深有感觸。
胡雪岩認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個人遇事都要沉住氣,達到臨危不亂、泰然處之的境界,即所謂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胡雪岩自己就達到了這種境界,能夠做到對己泰然,對事泰然。對己泰然是對自己有信心、勇敢的表現,一個人什麼時候都不放棄對自己的信心,就能做到對己泰然。而對事泰然是勇於決斷的表現。如果對於任何事情,都可以拿得起,放得下,做到舉重若輕,那麼就能對事泰然。胡雪岩就一個非常自信、有膽有識、果斷而勇於決斷的人,他在對人對事的時候能夠處之泰然,這就造就了胡雪岩最終成為了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
胡雪岩,也被人稱為胡財神,在錢莊倒閉破產,自己也被抄家之際,依然臨危不懼,確有一股勇者和智者的風度。此時的他雖然心情沮喪,但是對於別人的同情,留下了一句名言:“我空手來到世界,吃過,玩過,享樂風流過,這都是賺到的,此生足矣,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在錢莊被擠兌的時候,他正在匆匆從上海趕回杭州的路上。剛到杭州,就聽說杭州的錢莊怕被擠兌已經現行關門歇業了。胡雪岩連家都還沒來得及回,就馬上直接去錢莊,吩咐夥計照常營業,不能因為別的地方的怕被擠兌而歇業,這樣更會讓顧客心中著急,還可能會發生聚眾鬧事的情況。他還連夜和掌櫃商量出了一套對策。把儲戶分為情況不同的幾等,分別處理他們的存款,該送的送,該欠的先欠著,可謂事事想到,一絲不亂。在這麼危機的情況下,胡雪岩還能冷靜地處理業務,照顧儲戶的情緒,真的很令人佩服。相比之下,很多商人在自己的產業即將倒閉之際都是慌慌張張地攜帶銀兩逃竄,逃避自己的責任,生怕自己吃虧。
處事泰然,也能使自己的身心不為事務所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開頭寫了一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描述了一種豁達和淡然的處事態度。在曆史長河中任何事情的發生就像河流中的浪花一樣,轉瞬即逝,作為當事人也就沒有必要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太過牽掛和計較,泰然處之能夠使自己達到一種人生中的高境界,從而使身心不被俗事所煩擾。
胡雪岩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條船,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浪,如果作為一船之主的船長先驚慌失措,那麼船員和乘客們必然會產生更大的慌亂。船長如果亂了陣腳,船員也就會隻顧自己設法逃命,而就沒有人去設法拯救這條船了,最終將會導致船毀人亡,船上的人一起喪生大海,葬身魚腹。反之,如果在危機當頭之時,船長能夠沉得住氣,泰然處之,把整船的人都協調和組織起來,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對抗天災,就有可能達到人船平安的目的。”可見,對人對事泰然處之是一種能夠達到勝利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