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多年前的晉朝,發生過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淝水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東晉以8萬人馬,打敗了號稱百萬人馬的前秦80萬大軍。
在當時的力量對比中,前秦的皇帝符堅統一了北方的少數民族,力量空前得到強大。當時他擁有雄兵百萬,並且對南麵的東晉產生了覬覦之心,想要掃平江南,一統天下。東晉晉孝武帝司馬曜麵對咄咄逼人的前秦,急招宰相謝安商討。謝安卻不著急,他從容說道:“苻堅這次傾國出兵,後方必定會空虛,並且他的戰線過長,糧草難以保證充足的供應,還有前秦剛剛統一北方,內部並不團結。除此之外,臣已經將流散人口從淮北遷往淮南,並堅壁清野,秦軍在那兒必定會難以立足。”晉孝武帝聽了,非常高興,便令其統領8萬人馬阻擋秦軍的侵略。
謝安派他的侄兒謝玄領軍,自己坐鎮後方。在秦軍壓境之際,他卻一如既往,照樣每日飲酒、作詩、下棋、彈琴,從來不談作戰之事。謝玄看到叔叔如此悠閑,心中十分焦急,每次到謝安帳中,都詢問有什麼破敵計劃。而每次謝安隻是說“到時再說吧”,就不再多說。謝玄因此坐立不安,放不下心,卻又不敢再三追問。就和謝安的弟弟大都督謝石,謝安的兒子輔國將軍謝琰約好了一同去看望謝安,並詢問作戰之事。
他們來到謝安府中,見到謝安,每個人臉上都有焦急之色,謝安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但是卻閉口不談戰事,從從容容,像沒發生任何事情一樣。他還帶領家人和姬妾,並邀請他們三人,一同出去遊山玩水,甚至與兄弟和子侄輪流下棋,這卻把謝玄急得在旁邊坐立不安。謝石知道有謝玄在,自己問不問也就無所謂了,而謝琰也不敢多問。於是他們三人隻能看著謝安在不慌不忙地下棋,瀟灑自如,得心應手,他們三個卻心事重重,心不在焉,惦記著將要來臨的戰事。甚至在陪謝安下棋時也前後矛盾,漏洞百出,都敗給了謝安。直到日落西山謝安才領著家人依依不舍地回家。
而這三人經過這一天,受到了謝安的感染,也明白謝安肯定是如下棋一般胸有成竹了,終於安下心來,不再坐立不安。他們回去後就積極訓練士兵,士兵們看到了將軍不慌,自己的心也穩定下來。於是整個部隊,每天勤加操練,嚴陣以待。後來,謝石和謝玄趁著秦軍人馬未齊,攻打洛澗,從而擊敗敵軍,大獲全勝,殲敵15000餘人。
有了洛澗大捷,東晉的軍隊一鼓作氣,全軍水陸兩隊,一起出擊,聲勢浩大。而秦軍剛剛打敗,人心不穩,首領符堅也驚慌失措,搞不清晉軍到底有多少人,以為有很多,他遠遠地看到八公山上的樹木和荒草,都以為是晉兵。還自己疑惑地問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晉兵,並連忙帶著軍隊躲避。
“草木皆兵”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隨後兩軍在淝水的決戰中,晉軍大敗秦軍,取得了這次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戰勝的消息傳到了朝廷,而軍隊中也派人去告訴謝安,那人到達謝安家裏的時候,他卻正在和賓客悠閑地下棋。他瞟了一眼家人遞上來的軍中書信。就把它隨手放在了桌子旁邊,繼續專心下棋。下棋的客人很好奇,就問他信中寫的什麼,謝安漫不經心地答道:“子侄之輩已經破敵了。”等客人走了之後,謝安竟然高興地手舞足蹈,進屋時一腳還一不小心踢到了門坎上。
麵對強敵的突然進攻,謝安能夠做到泰然處之,從而穩定了軍心,取得了戰役的最終勝利,真可謂泰然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