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胡雪岩做事之道:盛衰之變(2)(2 / 3)

左宗棠生前,還能幫助胡雪岩不被朝廷抄家,左宗棠一死,靠山沒有了,麵對朝廷中的強大的李派,他就孤立無助了,最終被降罪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胡雪岩對他自己的一生,好像每件事情都事先預料得好好的,連他死了以後的事情,他都能夠安排得妥妥當當,但是對於官場中的黑暗和不斷鬥爭,他卻沒有早早地做出應對的策略。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壓在了一個人身上,最終因為這個人使他獲得了成功,也因為這個人而最終獲得了失敗。可以說是把自己吊死在了一棵樹上。

曆史上,蕭何是劉邦的老鄉,在劉邦未登基之前,就一直跟隨劉邦征戰,是劉邦手下的一名重要謀臣。而韓信最開始是項羽手下的一名郎中小官,不受重視,多次向項羽獻計都未被采用。他對項羽失望之後就轉而投奔劉邦,誰知在劉邦處他也沒有得到重用,隻被任命為一名治粟都尉。但是偶然的機會,他和蕭何認識了,幾番談話之後蕭何認為韓信具有大將之才,於是幾次向劉邦提到重用韓信,但是劉邦並沒有立即采信。韓信看到自己始終得不到重用,於是就打算逃跑了。蕭何聽說後,沒有告訴劉邦一聲,就連夜去追韓信。當時逃跑的將士很多,蕭何兩三天不見蹤影,劉邦還以為蕭何也逃跑了呢,失去了一個左膀右臂,劉邦非常生氣。過了幾天,蕭何回來了,劉邦才鬆了口氣,並問他失蹤的原因,這才得知原來他是去追一個小小的軍官——韓信,十分不解。蕭何向劉邦解釋說韓信不是一個庸才,而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將才。劉邦看到蕭何這麼推崇韓信的才幹,於是破格提拔韓信,被劉邦拜為統率全軍的大將。後來在韓信的指揮下,漢軍節節勝利。攻下齊國後,便被立為齊王;最後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又被封為楚王,可以說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韓信驕傲自大,常常認為自己的功勞比任何人都大,連劉邦都不太放在眼中。他當齊王時,手下一個謀士蒯通勸他背漢自立。那時韓信沒有同意,他不忍背叛劉邦,但是也沒有清除掉身邊的這個禍害。等到劉邦平定天下後,韓信被封為楚王,由於韓信的驕傲自大和統領重兵,劉邦對他並不放心,時時擔心韓信有一天會造反。這時候韓信的那個謀士又幾次三番地鼓吹韓信謀反,被劉邦知道了。劉邦趁機逮捕了韓信,並把他貶為淮陰侯,踢出了京城。韓信由此開始怨恨劉邦,常常稱病不上朝。後來,巨鹿守將陳郗蓄意造反,韓信在謀士蒯通的鼓動下,與其達成默契,願意作為他的內應。劉邦的妻子呂後知道後,就找蕭何來商量此事,最後運用蕭何的計謀,趁劉邦出去狩獵之際,把韓信騙到了宮中,而韓信一到宮中便被早已埋伏在此的武士捆綁起來,呂後為了防止夜長夢多,當即就在長樂宮前將其處死。

韓信開始能夠成功,全都是因為蕭何的力薦,後來被殺死也是因為蕭何的計謀。於是民間就傳出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句話。後來就被理解為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於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

從表麵上來看,胡雪岩生意的失敗是由於他對於既有的局勢沒有看清楚,過於自信,也過於低估洋人的實力,急功近利,決策失誤而致使阜康錢莊因為流動資金缺乏而被擠兌的關門歇業,致使其經營的生絲鋪、典當行、胡慶餘堂等紛紛關門停止營業。但實際上,導致胡生意失敗的潛在的原因是左宗棠政敵的打擊。胡雪岩雖然聰明一世,向來為人小心警惕,但是與官場人物交往太過親密,並且因為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隻把身家壓在左宗棠一派勢力上,而卷入了左、李之爭,成為了他們雙方互相傾紮的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為了李鴻章“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無辜犧牲者,實在令人為之扼腕歎惜。

人生在世,為名為利,苦苦掙紮,一不小心就會跌入懸崖。若是早一日回頭,便能夠早得自在和快樂一天,也不用承受諸多身外之苦了。胡雪岩的失敗難道不值得我們借鑒嗎?

五、有因就有果

世間萬物,因果相連。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係互為因果的。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己得到的結果是自己應得的,因為自己種因在先。

縱觀胡雪岩的一生,他最終能夠成為一名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由於他積極進取、善於把握、製造機會、善於擴張人際關係得來的。而換一句話,我們也可以說胡雪岩最後的失敗也是他自己造成的。有因才有果。雖然當時社會混亂、外強橫行霸道的大趨勢對一個傳統的商人來說並不是有利的形勢,但是如果不是他最後在順境中放鬆警惕,也不會導致對手的陷害,導致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