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胡雪岩做事之道:盛衰之變(1)(2 / 3)

與胡雪岩相像的現代社會的巨富比爾蓋茨也是一個在擁有萬貫家財後懂得回報社會的人。他和他的妻子創立的美國最大的基金會——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作出了很多對世界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的貢獻。它投資的疫苗研發項目,至少挽救了貧困國家中的70萬個生命。他和妻子梅琳達還決定在他們去世後,會將465億美元家產的大部分留給基金會,而隻給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些基本的生活費用。

那些得到很多的人,別人對他們期望的也就很高。富人們從社會中得到了自己的金錢,那麼肩上的社會責任也就在無形之中比那些窮人重。很多富人都能夠在自己富足的時候回報社會,向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比如那些在2008年抗震救災時慷慨解囊的企業家。他們的行動向我們證明:“為富不仁”並不是一個絕對正確的判定。

二、物極必反,這是自然規律

胡雪岩的一生起伏頗大,且很有戲劇性。他從一貧如洗到聲名顯赫一時,又在短短兩年內,從顯赫一時、家財萬貫到一貧如洗,可以說經曆了別人無法想象的巨大落差。

在阜康錢莊中,他從一個小小的賬房夥計做起,不出幾年,便成為了專跑對外業務的檔手,還拒絕了老板讓他做店中掌櫃的美意,不久繼承了老板的錢莊,在幾年內便把阜康錢莊發揚光大,並開始涉足典當業、糧食買賣、生絲買賣等多種行業,做成了一番大事業。

後來,憑借自己的財力,協助左宗棠攻打太平軍,支援朝廷派兵西征,因此得到身為朝廷重臣的左宗棠的器重,後又在左宗棠的舉薦下,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紅頂商人,聲名鵲起,榮耀一時。

後來,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開辦了一家生絲廠,想通過高價收購國內新絲,壟斷生絲對外貿易的價格,來維護蠶農的利益。但是胡雪岩的這一行為,惹怒了外商,他們一邊利用政治上的優勢,向清廷施壓,通過清廷來打擊胡雪岩;另一方麵又利用生絲的質量的保存時期(新絲一般於四月上市,儲存一月後生絲會由雪白變成土黃,成為陳絲)的限製,聯合起來拒絕從胡雪岩處購買生絲。

而由於中國的海關海運早已操於洋人之手,胡雪岩也不能直接對外進行生絲貿易。最後被迫於第二年的夏天,賤賣所存的100萬擔生絲,以致虧損1000萬兩白銀,家財也失去了一半。又由於他在官場上的後台左宗棠與李鴻章的治鬥爭,自己被牽扯了進去。遭到李鴻章協同他商場中的對手的暗中陷害,弄得資金周轉不靈,錢莊被擠兌,各地的官僚和富商們竟相從阜康錢莊中提取存款,更有一部分人意圖敲詐勒索。這年11月,胡雪岩在全國各地的商號接連倒閉,為了還清儲戶的存款,家產也都被變賣,唯一沒有倒閉的胡慶餘堂也換了主人。接著,不到兩年,左宗棠死後,朝廷中沒有了後台,在李鴻章一派大臣的群起攻擊下,他又被慈禧太後下令革職抄家,嚴追治罪。

這時的胡雪岩,從顯赫一時終於又回到了一貧如洗,萬貫家財也悉數散盡,命運對他而言就像是一個輪回,讓他在生前就完全經曆過了。到如今,隻有胡慶餘堂,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價”的優良傳統矗立在杭州的河坊街,任憑後人懷念和銘記。名和利,是世間芸芸眾生前仆後繼所追求的,胡雪岩在短短的幾十年內都得到了,並且做到了顯赫一時。但是他沒有及時領悟水滿則溢、物極必反的人生智慧,沒有做到像範蠡一樣,功成身退,從而最後落下了個悲慘的結局。而這也是他臨終前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