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他又以同樣的技巧在另一個港口進口了另外1萬隻右手套,自然,他成功了——省了一大筆錢。
有個猶太商人到異國經商,一天,他走進一家銀行請求貸款,而且隻貸1美元,銀行工作人員發現他很怪,但仍然熱情地接待了他,還說:“為了證明我們對顧客的熱心,即便隻貸1美元我們也欣然受理並樂意為您效勞,但我們有個規矩,請求貸款者必須有擔保才行。”
猶太人立刻回答:“當然,我會提供擔保的,瞧!這一大包股票、債券就是我的擔保!”說著把整整一皮箱股票與債券遞給了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也就友好地笑笑,為他辦好了一切手續,然後告訴他:
“我們的年息為6%,一年後,請歸還我們的1美元,我們也將完好無損地歸還您的這隻皮箱。”猶太人真誠地說了聲謝謝,走了——銀行工作人員也就為自己的“熱心與主動”高興著,得意著,他們一點兒也沒有想到,猶太商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帶著那隻價值連城的皮箱太不安全,租用金庫的保險櫃存放又太費錢,這才想到了這個絕招:讓銀行代他保管一陣子,至於代價,隻有6美分。
這兩個故事就是經商中出奇製勝的經典案例。其實就是這樣,經商者理應靈巧機敏,理應出奇製勝,而且,無論有關的規則多麼神聖、多麼苛刻,隻要你能找到合適的理由,就準能讓那些規則為你服務!當然,你必須是道德的——還必須做得滴水不漏。
五、“哄”出成功來
會“哄”人的人,一般都是八麵玲瓏的人。胡雪岩就是其中之一。做生意很多事情不能硬來,得根據實際情況循序誘導,也就是“哄”,能哄著錢給你走,你才能走向富裕。
胡雪岩的“哄”技。可算是出類拔萃的。
胡雪岩的會“哄”,不光注重在生意場上培養人緣,而且對官僚、政客們,他也是極力拉攏、迎合,時不時打點一下,加之胡雪岩本人又非常講義氣、守信用,許多人都非常信任他,所以胡雪岩人緣極好,可謂是八麵玲瓏。
整個清末社會,可以說是被胡雪岩“哄”得服服帖帖。也正是胡雪岩的會“哄”才使得他的事業有了更加良性的發展。
當年胡雪岩碰到王有齡的時候,就很會哄王有齡,不但對他進行安慰,還給於金錢上的支持,在王有齡做官之後,王有齡就問胡雪岩說:“你為什麼會對我那麼好呢?”
胡雪岩就說:“朋友嘛!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陽,英雄末路,心裏說不出的難過,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著覺。”這話明顯就是在“哄人”嘛,哪有人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不幫忙就睡不著覺呢?一般人肯定不會這樣說的,頂多就說幫忙是看出他有真才實學等一類的話,但胡雪岩卻不,他就是這樣會哄人,讓人覺得心理舒服,還給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人緣關係。
胡雪岩會“哄”還體現在他財大氣粗的行事風格上。胡雪岩為了結識朋友,從來就不怕花錢,他曾經說:“我喜歡錢,想要很多很多的錢,但我並不是用錢來糊牆壁的,也不是過過癮就完事的,我是要花出去的,為了朋友花出去的。”
在當時社會,幾乎沒有人能和洋人很好地打交道,更別談做生意了。可是胡雪岩卻例外,他同樣用這種財大氣粗的氣勢,將洋人們哄得團團轉,就連當時的左宗棠都不及。當年,左宗棠西征,軍餉不夠,去找洋人借款。左宗棠雖然是大清朝的重臣,但洋人卻寧願相信胡雪岩,規定借款合同必須由胡雪岩簽字畫押才能生效,這就得益於胡雪岩的良好人緣。
胡雪岩說:“銅錢銀子用得完,得罪一個人要想補救不大容易。”所以對於江湖朋友以及生意場上打交道的人,胡雪岩是非常講究仁義和信用的,而且與人合作總是在大家都有錢賺的條件下進行。
他還能主動體量別人的難處,盡力幫人解決,從而獲得別人的信任。
這種“將心比心、以誠換誠”的交友態度,相比今天一些商人的坑蒙拐騙、過河拆橋、急功近利,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胡雪岩從白手起家到成為又富又貴的官商,其秘訣就是特別善於經營自己的人緣。雖然不惜四處討好權貴,甚至用行賄、送女人等不幹淨的手段,但在那樣一個官場腐敗、時局混亂的社會背景下,胡雪岩出此下策也是無可厚非的。
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可見會哄人,獲得良好的人緣,是走向成功的必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