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胡雪岩做事之道:掌控之招(2)(1 / 2)

在加拿大的一家動物園中,有一位飼養員名叫奈特,他特別愛幹淨整潔,對飼養的小動物也很有愛心。奈特每天的工作就是喂養小動物和給他們打掃住處。他非常喜歡這份工作。每次打掃,他都會把小動物的住處打掃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還把小動物隨時排泄的糞便也都及時地清理掉,地上鋪的草墊也每日都更換。但是他的努力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那些小動物在幹淨舒適的環境裏,沒有變得更加活潑,反而慢慢地越來越萎靡不振了。有的生病了不吃食物,有的沒有胃口而漸漸消瘦,有的好像是受到了驚嚇常常縮卷在一個角落,甚至嚴重的都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奈特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通過請教動物專家和實地觀察後才發現,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些動物習慣於生活在混濁的空氣中,有些動物聞到或者看到自己的糞便反而具有安全感,等等,這與人們設想的不同情況。

上麵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隻有針對不同個體作出不同的安排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應當包容不同個體的差異,並在包容的基礎上分別對待,靈活處理。上麵故事中的飼養員沒有看到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隻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追求自認為很完美的一致性,才會使得小動物們的生活狀況變得惡化。

同樣在一個組織中,無視個體的差異性,那麼這個組織一定會因為隻追求共性,抹殺個體的個性而最終解體或者僵死。比如我們一直在討論的中國的教育問題。在教學中老師們實行的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一刀切”,而沒有看到學生之間的不同之處以及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會造成中國學生創造力低、發散思維得不到發展的結果。長此以往,中華民族整個民族的創造力都將慢慢退化,曆史也曾作出了生動的詮釋。譬如,明清的八股文科舉取士造成了幾乎所有讀書人的思維被禁錮了,從而造成了中國近現代落後於西方國家的境況。

三、“忍”出成功

俗話說話,能忍方為大丈夫。忍耐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水平。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受的挫折越大,長的見識越多,收獲就越大。胡雪岩在遇到挫折時,不論大小,一律能忍。這就是一個人能否在任何地方能夠站住腳的基礎。

古今中外,以“忍”而有所成就的例子非常多,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才有了日後的輝煌;勾踐忍受喪國之痛,嚐糞問疾,臥薪嚐膽20年!勾踐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才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

三國時的諸葛亮輔佐劉備,立誌要收複中原。他六出祁山,攻打司馬懿。但司馬懿總是不肯出來和諸葛亮決戰。諸葛亮用盡了一切手段來羞辱司馬懿,但是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羞辱總是置之不理,總之,就是不肯出來和諸葛亮決戰。每次都是等到諸葛亮的糧食吃完了,蜀軍自然就退兵了。諸葛亮六次出兵祁山,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後來連唐朝的大詩人杜甫也為他惋惜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司馬懿就是因為能忍,所以在國家大計上才沒有被一代儒將諸葛亮打敗。

“忍”就是以大局的眼光出發,不局限於私人的恩怨。隻有遇事“忍”,才會發現私人的恩怨實在不算什麼,以大局的利益為重,對對方曉以利害,一般也會將一切誤會和歧見消滅於無形之中。能容忍別人的一次小過失,別人就會以他的一技之長來回報你。

在胡雪岩的一生之中,很多時候,都是讓自己忍耐,委屈自己,才將事情做到最完美狀態。也就是因為胡雪岩的“能忍”才消除了許多人對胡雪岩的怨恨或者是指責,因為胡雪岩的“能忍”才使得許多人都願意拚了命為胡雪岩辦事。

這種回報和報答的心情是那樣的迫切,以至隻要碰到機會。他就一定會一展身手,隻要有效力的場合,他就會拿出他的全部力量,以完成其事。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然,忍讓並非就是怯弱的表現。以退為進,實際上是一種具有深遠宏大眼光的策略。更何況,“忍”在我國曆史上一直為許多文人視為修身養性之本。凡做大事者,必須學會以大局為重,居高臨下看問題,忍一時之氣,求一事之全,又何樂而不為呢?

真的英雄,何必氣短,善始善終,方為不敗!忍能保身,忍能成事,忍是大智,大勇,更是大福!忍小人,忍豪強,忍天下難忍之事,不做性情中人,成常人難成之事。

四、出奇製勝

胡雪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商聖,是因為胡雪岩明白,經商並不是看似簡單的你買我賣關係,而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它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度。也就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所以胡雪岩非常精於布局商道。他能審時度勢重新組合自己的牌張,能借力躍起,起到反而獲利的效果,還能另辟出路,避開風險,有出奇製勝之功。

做生意如果不懂得出奇製勝,而是墨守陳規,無論現有多大的成功,也必將走向失敗。

有個美國商人,擬從法國進口一批女式手套以便賺一筆,但貨物抵達美國後必須先交一筆昂貴的進口稅。為了省下這筆錢,他采用的策略是,先將在法國買好的1萬副手套一分為二,隻將其中的1萬隻左手套發運美國。手套抵達後,他一直不去取,直到過了提貨期。當海關將這批手套視為無主貨按“規矩”拍賣時,因其全是左手套,沒法戴,沒人買,而他也就以極便宜的價格買下了這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