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市場經濟時代中,我們應當向小衛學習,對待一個問題要能夠全麵分析,做到與眾不同,積極為機會的降臨作準備,才能最終把握住得之不易的機會。而不能像小立一樣,那樣的人必將一次又一次地錯過寶貴的機會,從而被社會所拋棄。
上麵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中,應該以聰明認真的小衛為榜樣。如果我們有遠大的目標,就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為把握機會實現目標作準備。要知道,成功是一步一步達到的,人不能一口吃個胖子,為了目標的實現,現在的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我們去認真完成。比如說你想期末取得好成績,那麼平時的努力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考試的時候才能充分發揮從而取得好成績。如果平時不努力,考前再突擊的話必定得不到好的成績。發現萬有引力的科學家牛頓說過:“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靈感組成的。”如果沒有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再多的靈感也不可能讓你成為天才。
因此,在這個日益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我,才能抓住我們眼前的機會,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標。
三、要善於製造機會
亂世中人才輩出,這一方麵是由於時勢造英雄,另一方麵也在於英雄善於創造時勢。因為,時勢並非全由天定,人傑不但要能順勢而起,更重要的是,有遠識者也要能夠自造時勢。胡氏即因在紛亂的時局中,敏銳的觀察出社會的走向,因時應變,才能在動蕩的環境中,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胡雪岩善於抓住機會,也善於創造機會,隨機應變、審時度勢把自己發展道路上的巨大絆腳石轉化為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胡雪岩善於調整好各個階段的心態,即使在他的事業走下坡路階段,也能做到用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他有大局觀,做事前會從全局的角度作好各種各樣的準備,做到未雨綢繆,不打無準備之戰。
胡雪岩有膽識、有謀略,善於揣摩他人的心理,知道什麼場合、對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樣使他結交到社會各行各界的知名人士,為自己的發展鋪墊好道路。
胡雪岩的家鄉,有一位老農,他開了一片水田,種下水稻。可是剛好當年恰逢水澇,稻田裏排水不暢,造成歉收。於是,他請教於胡雪岩,胡雪岩則告訴他:“再種三年水稻,你可有發財之機。”
老農采納了胡雪岩的意見。第二年,他仍然種水稻,又逢上大水,又是歉收。第三年同樣如此,有人勸他毀掉水田,改種旱地作物。可他依然如故。
到了第四年,那年大旱,旱地顆粒無收,而水稻卻獲得了大豐收。緊接著又是兩年大旱,此人連著三年都獲得了大豐收。稻穀賣了個好價錢,算下來,三年的豐收抵過了三年澇災的歉收,還有盈餘不少。
在這一例子中,胡雪岩是根據氣候的長遠變化規律來造就商機的:連年澇災既意味著每一年機遇的損失,但更意味著大機遇的臨近,隻要水災之年不餓死。這個老農盡可以靜心等候旱年來臨水利係統充分發揮作用而獲得大豐收。
勢在人謀,因為勢不在我,就要想方設法去謀求。謀勢的目的是獲取利益,勢在利就在。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脫不開自身的利益追求,謀勢活動也包括在內。說到底,人們的一切智力活動,實質上就是在謀求有利之勢,實現逐利的目的。
當然,商機是可以把握的。例如:在長期幹旱、土地龜裂之時,可以興工造船,迎接雨季帶來的機遇;盛夏高溫、熱不可當之時,可以收裘毛皮開設皮革行,迎接暴冷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