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借事物在兩個極端之間反複輪回而呈現的某種規律性來創造機遇的技巧,是胡雪岩生意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胡雪岩有句名言:“機遇是靠自己一雙手捧出來的。”胡雪岩勇於創造機遇,這是他的過人之處。
胡雪岩是如何創造機遇呢?概括地說,就是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去創造。利用事物發展的規律善於發現機遇,抓住機遇,更要在沒有機遇時去創造機遇出來。一個人不僅要善於抓住機遇,更難得的是善於創造機遇,胡雪岩是兩者都具備了,因此他成功了。
也就是說,謀勢應積極主動,思想領先,行動隨即跟上。勢是坐等不來的,落後一步就會陷於被動,甚至坐失良機。
謀勢應動態應變。古人雲:“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情變則法不同。”動態應變要求謀勢運用時要順應情況的變化而隨時變通,切不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謀勢貴在出奇製勝。
而機遇,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碰到的,也不是靠等待能等來的,而是要去創造。
舉凡成功者,無不都是機遇的創造者,而不是機遇的等待者。
比如,前巨人集團史玉柱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事業成功,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抓住了市場經濟中某些具有規律的東西。巨人集團鼎盛時期,史玉柱曾在接受記者的一次采訪時表示,巨人集團在國內取得的成績,並不是運氣所致,也不是有政府官員撐腰,他的體會是,因為集團能把握機緣,以及配合國家發展高科技市場的成果。
史玉柱不是等機遇,而是主動去找機遇。一旦認準了,他便會主動作出選擇,舍棄一切舊有的輝煌。結果,他成功了。
時代賦予了我們這代人以種種全新的發展機遇。但是,能抓住者卻寥寥無幾。這是因為,時代給我們提供的隻是一片前所未有的活動空間,它並不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那般具體。事實上,你要做些什麼,你能做些什麼,都必須靠你自己去把握。
A是某合資公司的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便也在這個時候去乘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打個招呼。而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在詳細了解了老總的奮鬥曆程,弄清了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係等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分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於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由此不難看出,愚者錯失機遇,智者善抓機遇,成功者創造機遇,機遇隻給準備好的人。
四、機會也是能計劃來的
機會的到來常常是在我們無意中攸然而至,當然我們也可以努力去創造機會,但是機會是否會最終來到卻不一定會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我們有時候也可以謀劃出機會來,胡雪岩能夠從一個雜糧店的小學徒成為名噪一時的紅頂商人,很多時候他並不是守株待兔地坐等機會的降臨,而是主動出擊,去創造和計劃幫他實現目標的機會。
在生意場上,財富不會自動跑到你手上,而是需要你去追逐。
胡雪岩就是個善於追逐財富的人,看到能夠賺錢的行業,他會想方設法找到機會向這個行業進軍。在他看到當時國內的生絲生意大都是與洋人進行的,獲利十分豐厚。就有了進軍生絲行業的念頭。但是卻並沒有馬上行動,因為他雖然身在江南水鄉之中,對生絲生意上的事情並不陌生,但是他經過慎重研究發現資金起動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時值王有齡從京城歸來,在胡雪岩的協助下將有外放湖州知府的時候,他看到了進軍生絲行業的機會將要來臨。在王有齡還未赴任之前,他先把錢莊分號開到了湖州,就等著王有齡上任。果然,等到王有齡上任之後,由於他和王有齡的關係,官府中的公銀肯定是存放到阜康錢莊中,這樣,做生絲生意的本錢是沒問題的。這種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的方法是胡雪岩最常用的,並且這還是一筆數目龐大、又不用付利息的銀子。而這時,胡雪岩也已經清楚地了解了生絲行業的具體細節。於是他馬上開始行動,在湖州開設坐莊,收購新絲,最後運到上海賣給了洋人,賺了一大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