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這是一首宮體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孤篇,壓過全唐。“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舊題,屬《清商曲·吳聲歌》。

相傳始於南朝陳後主,但本詩除了曲調名沿用舊體外,內容和風格都與以前供宮廷娛樂的歌曲大異其趣。

在一個月光皎潔的晴澈夜晚,詩人張若虛臨於春江邊,看著浩瀚無垠的江潮及月光下那片澄澈無際的世界,牽動起無限情思。詩人謳歌優美的自然,讚頌純潔的愛情,將詩情畫意與哲理熔於一爐,營造出一片幽深邈遠的意境。

詩人開篇就描繪了一幅溫婉動人的春江花月夜景圖。浩瀚無垠的江潮,就像大海連在一起,這時候一輪明月隨著潮水的湧動漸漸升上天空,無垠的江潮滾滾湧動向前,在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氣勢宏偉,景象壯觀。作者用一個“生”字便把明月、潮水寫得靈活生動起來,為廣闊的夜景增添了無窮的生命力,也為後麵所講的哲理埋下了伏筆。

開頭八句,作者用細膩的筆法,由遠及近,慢慢將目光聚焦到一輪明月上,銀白色的月光灑下來,天地宇宙瞬間變成一個幽靜甜美的神話世界。在寧靜而純潔的境界中,詩人自然而然地陷入沉思,發出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問。宇宙是無限的,人生是短暫的,這樣的主題難免使人悲傷,但詩人並沒有一味沉浸在這種難解的悲情中無法自拔,而是想到人類會世世代代無窮盡地發展下去,而洶湧澎湃的江水和當空閃耀的月亮年年歲歲都是相似的,無窮的人類傳承將與江潮明月永遠共存。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從前麵的思考中進一步想到,人生世世代代相繼,這江月也是年年相似,一輪明月下,江潮無期無限又無聲無息地在此翻湧,是在等待誰嗎?如果在等待卻難以遂願,因為江水總要無可奈何地隨著江海大浪向前奔騰而去。詩人將意境由景入理,再由理及人,自然、宇宙、人生、情感都融彙在筆下,引出下麵要寫的人間愛戀、兩地相思。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四句由春夜的景色寫到婦人與遊子的相思之情。這裏詩人先用景物比喻、寄托相思之情,完成由景向人的過渡,十分巧妙。一種相思,幾人離愁,詩人用設問的形式使詩情回環往複,曲折委婉。

接下來“可憐”八句回答了上麵的設問,寫婦人對遊子的思念。詩人以月為背景,渲染了思婦的相思離愁。最後,詩人用落花流水、海石殘月來烘托遊子的歸思。至此春、江、花、月、夜所構成的圖景下,景、理、情交融,情韻嫋嫋,餘音不絕。

沈德潛雲:前半見人有變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與月同無盡也。後半寫思婦悵惘之情,曲折三致。題中五字安放自然,猶是王、楊、盧、駱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