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
X大獎的正式成立,確實收到了預期效果。一時之間,各地都組成了工程團隊來競逐,其中許多團隊對於實際達成次軌道飛行,有著各種新奇的構想,同時許多極具創意的產品設計計劃也應運而生,X大獎的發展可說大有可為。
【主文】
在最早報名競逐X大獎的人當中,有位來自加州的航空器設計師柏特·魯丹,他最有名的事跡就是設計了“旅行者”飛機,是第一台成功繞行世界一周而沒有中途著陸或加油的飛機。
“自從我投入自製飛機開始,就一直想要製造一部自製宇宙飛船,然而我自己卻從不曾像過去數個月以來那樣創意十足,因為我一心死盯著這筆天殺的獎金。我不會說出自己想到了什麼辦法,因為我想要贏得這筆獎金,但是我可以告訴你,我絕對不會是唯一一個發揮創意的人。”
——柏特·魯丹
魯丹來自加州小城狄努巴,他和哥哥從小就一直夢想將來能夠駕駛飛機。魯丹的父親是牙醫,而魯丹一到可以駕駛飛機的法定年齡16歲,就開始了單人飛行。1965年他從加州州立科技大學航空係畢業,之後在艾德華空軍基地擔任非軍職的試飛工程師,主要負責規劃F-4幽靈式戰鬥轟炸機的飛行程序。魯丹在空閑的時候設計了一款螺旋槳飛機的套裝組件並開始製造,而這款飛機擁有戰鬥機般的敏捷與反應能力。這款飛機名為“威利維堅”,特征是在機首裝設第2組稱為“鴨翼”的小型機翼。1974年魯丹在莫哈維沙漠中一處廢棄的軍用機場,開設了一家小公司叫做“魯丹飛機工廠”,專門製造原型機來測試自己的設計觀念,並且銷售飛機與套裝組件給全美國熱愛自製飛機的同好。
在學習設計與製造自製飛機的過程中,魯丹想出了一種新穎的製程,就是在已經塑造並切割成型的泡棉上,覆蓋多層玻璃纖維。這種複合結構異常堅固,並且易於重塑、增加或移除,而且這種生產方式效率很高,製造同樣的零件所花的時間,隻有用金屬製造的1/4。魯丹利用這項製程,設計了一款名為“威利艾塞”的新型飛機,價格可以控製在5,000美元至9,000美元之間,視購買的現成零件數量而定。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魯丹飛機工廠已經有接不完的訂單。
魯丹設計飛機的名聲逐漸打開,有幾家大型航空器製造商與他接觸,請他協助測試準備製造的飛機設計。借由自己領先開發的複合製程,魯丹能夠在相當符合成本效益的條件下,製造出新機種的縮小模型。這些模型機可以用於風洞測試,讓製造商一窺新機型建造完成之後的實際表現會如何。魯丹在1982年開設了新公司“縮尺複合”,針對更多航天產業廠商提供這類飛行研發服務。
在X大獎的消息公布之後,魯丹全心投入設計一款由子、母船組成的宇宙飛船。他的構想是由母船搭載宇宙飛船,自一般的跑道起飛。母船會將宇宙飛船帶到大約5萬英呎高度,然後宇宙飛船就會啟動自身的火箭引擎繼續飛進太空。在返回地球的時候,宇宙飛船可以滑行飛回到出發的機場。魯丹同時為自己設計的宇宙飛船,整合進一項獨特的裝置。這艘宇宙飛船具有可動式尾桁,可以產生高風阻,功能就類似羽毛球上的羽毛。這個尾桁可以很快減緩宇宙飛船重入大氣層的速度,同時讓船腹自動朝下,讓宇宙飛船可以更妥善處理重返大氣層時產生的高熱。重返大氣層之後,尾桁再鎖回原位,讓宇宙飛船變成滑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