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8 月2 日, 美國國防部長F·卡盧奇和他的高級助手, 在訪問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空軍基地時, 曾參觀了“海盜旗” 轟炸機。據隨行的國防部官員說, “海盜旗” 在結構布局上與B-1B 非常相似, 但它的外形和加工平滑度類似於美國20 世紀60 年代初製造的B-70, 其尺度卻與B-52 差不多。
航空界有句行話說, 尾翼是設計者的注冊商標。“海盜旗” 垂直尾翼的外形的確不像B-1, 倒是跟它身旁的圖-144 的尾翼一模一樣。就以這點而論, 便能斷定“海盜旗” 很可能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
除尾翼外, 它與B-1B 最明顯的差異, 就是變後掠翼。“海盜旗” 的主翼鉸鏈, 位置比B-1B 更遠離機身, 這樣固定翼部變得較大, 好像是在三角翼的外側加裝外翼一樣。而且主翼的後掠角度變化範圍也比B-1B 小,最大後掠角在55°至60°。
鉸鏈采用寬間隔, 又縮小外翼, 而後掠角變化又小, 在結構上自然比較省事。不過, 卻不利於空氣動力, 更無法完全發揮變後掠翼的長處, 也許“海盜旗” 並不像B-1B 那樣重視超低空高速突防能力。
海盜旗是前蘇聯空軍首次擁有洲際攻擊能力的遠程突防戰略轟炸機。
它和美國空軍B-1B 是同一代產品, 都是超音速飛機, 也都具有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海盜旗” 可以利用美國加拿大預警係統的低空盲區進入美國本土實施攻擊。
回顧20 世紀70 年代中期, 在美蘇第二次限製戰略武器談判中, TU-22M “逆火” 轟炸機突然成為爭論話題。美國主張“逆火” 應作為戰略武器包含在限製內, 前蘇聯則認為它隻是中程轟炸機, 雙方幾經僵持, 最後前蘇聯答應拆除“逆火” 的空中加油裝置與抑製生產, 才解決此一爭端。
逆火轟炸機的作戰半徑, 如果不作空中加油, 是不能到達美國本土的。事實上, 就算進行空中加油, 要直接轟炸美國本土, 還是相當困難的。而“海盜旗” 轟炸機是貨真價實的遠程轟炸機, 前蘇聯擁有它是空軍裝備技術的飛躍, 具有重大意義。
“海盜旗” 裝有4 台推力為13600 公斤的風扇發動機, 最大速度達到M2. 1, 超過B-1B 達M0. 85, 不進行空中加油時作戰半徑達7300 公裏。
“海盜旗” 可掛載多種核炸彈、常規炸彈和導彈, 包括: 20 枚AS-X-15 空射巡航導彈, 機腹下可掛半埋式的大型BL-10 空地導彈。最大載彈量達16300 公斤。
“海盜旗” 除配備有遠程通信、導航等設備外, 還裝有用於攻擊、地形跟蹤和尾部告警等雷達以及電子戰設備。
“海盜旗” 已於20 世紀80 年代末期服役, 90 年代繼續裝備部隊。可以預料, 俄羅斯可能還在著手發展新一代先進轟炸機, 使戰略轟炸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偵察機
偵察機按遂行任務範圍可分為: ①戰略偵察機。航程遠, 能深入敵後對重要目標實施戰略偵察。②戰術偵察機。具有低空高速飛行性能, 用以獲取戰役戰術情報。偵察機上裝有各種偵察設備, 如航空照相機等。
偵察機的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 各參戰國投入戰爭的飛機約500 架, 幾乎全用於偵察; 戰爭末期, 約有半數的飛機用於戰爭偵察, 並開始使用照相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照相偵察成為主要偵察手段, 有些偵察機裝有高空航空照相機, 可進行垂直或傾斜照相, 有的還裝有雷達偵察設備。大戰未期出現了電子偵察機。美軍在侵朝戰爭期間, 為了策劃仁川登陸, 派RT-80 噴氣偵察機, 4 次從60~70 米的低空, 拍攝了2000 多張仁川碼頭附近的立體照片, 從而推斷出1950 年9 月15 日17 點30 分適於登陸, 並計算出潮水與碼頭的相對高度, 預製了木頭和鋁合金的梯子。戰後調查表明, 此次飛機攝影測量誤差不超過10 厘米。
20 世紀50 年代, 偵察機的飛行速度超過音速, 機載偵察設備也有改進。拍攝目標後幾十秒鍾就能印出照片, 並用無線電傳真傳送到地麵。還出現了些專門研製的偵察機, 如美國的U-2 高空偵察機。
60 年代初, 又研製出3 倍音速的戰略偵察機, 如美國的SR-71 和蘇聯的米格-25P 等。米格-25P 偵察機最高時速3440 千米, 最大升限3 萬米。
米格-25 偵察機分兩種類型, 一種沒有裝照相機, 隻裝備大型側視雷達;另一種裝有5 部照相機和一些雷達或電子偵察器材。米格-25 的照相機嗬拍攝70 千米寬的狹長地帶, 側視雷達能偵察航路兩側100 千米寬的區域。
80 年代, 美國還研製出TR-1A 偵察機, 該偵察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用戰略偵察機U-2R 機體改裝機載設備而成的一種高空技術偵察機。
1981 年8 月1 日首次試飛, 能不分晝夜、全天候和連續觀測對方境內縱深目標, 以支援地麵和空中部隊作戰。在海灣戰爭中, 美國曾調用了TR-1A偵察機。
SR-71
SR-71 是洛克希德工廠生產的產品。
1959 年美國空軍要求這家工廠研製一種速度為3 倍音速的戰略偵察機, 以替代U-2。為了適應3 倍音速飛行的需要, 該機在結構上采用了鈦合金, 這種合金可承受高速飛行時飛機表麵產生的640 度的高溫。而且這種飛機的升限也堪稱世界飛機之最, 可飛到25929 米的高空。
當然, 作為戰略偵察機, 它的機載設備是相當先進的。主要有偵察照相機、紅外和電子探測器, 還有合成孔徑側視雷達等。它在高空偵察的能力很強, 每小時可拍攝15 萬平方千米的地區的照片。它拍的照片清晰程度是以往任何偵察機都無法比擬的, 據說連公路上的車輛都清晰可辨。
另外, 它的竊聽設備也十分先進, 各種無線電通訊和雷達波都難逃過它敏銳的“耳朵”。
U-2R 偵察機
說起偵察飛機, 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在20 世紀50 年代問世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它有一個“黑小姐” 的雅號。這是因為U-2 偵察機的機翼很長, 就像小姐修長的雙臂, 加上它的通體呈現黑色, 所以就有了這個形象的稱呼。
“黑小姐” 出世不久, 就竄入蘇聯的領空, 在2 萬米的高空, 拍攝出莫斯克裏姆林宮停車場上小汽車的清晰照片, 令美國人驚喜不已。
1958 年, “黑小姐” 又一次飛臨蘇聯領空進行偵察。不過, 這次它遭到了蘇聯防空導彈的毀滅性打擊———被擊落了, 成了美國進行間諜活動的鐵證。
後來, 這個“黑小姐” 又先後竄到我國領空進行偷拍, 被我國防空部隊打下來好幾架, 並進行了展覽, 使世界各國認識到中國防空火力網的強大威力。此後, “黑小姐” 再也不敢對我國輕舉妄動了。
20 世紀70 年代末, “黑小姐” 又悄悄地飛行在藍天上。不過, 它已改頭換麵, 在飛機上裝備了更先進電子偵察設備, 並改名為TR-1。1992 年,美國空軍決定取消TR-l 的稱呼, 統稱為U-2R。
U-2R 偵察機飛行高度可達3 萬米。由於它飛得高, 因而看得遠, 不必飛越對方防線就可偵察到縱深56 千米的情況, 而且地麵分辨力達3 米。
另外, 在飛機上還裝有通信設備, 可把所獲得的情報通過無線電轉發給遠處的地麵指揮部。
這種偵察機的起落架也比較獨特, 是自行車式的, 而不像戰鬥機那樣是三點式的。為了防止它修長的機翼在落地時觸地, 每側機翼下有一雙扶持起落架。U-2R 偵察機的續航時間可達12 小時, 為了給飛行員提供食物, 機艙裏裝備了食物加熱器, 飛行中可以加熱食物。
在1991 年的海灣戰爭中, 有6 架U-2R 偵察機投入使用, 發揮了重要作用, 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在“黑小姐” 偵察機出世不久, 它的小兄弟“黑鳥” 偵察機便隨之誕生了。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座叫“臭鼬鼠” 的工廠, 它的領導人就是著名飛機設計師約翰遜, 俗稱“凱利”。
在他的領導下, 這座“臭鼬鼠” 工廠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 曾研製出U-2 間諜飛機, 隨後又研製出A-11 型飛機, 後來改裝成YF-12A 截擊機。
接著, 該廠又以YF-12A 雛形, 秘密研製成SR-71 高空戰略偵察飛機, 由於這種偵察飛機表麵塗有黑色塗料, 所以人們將它稱為“黑鳥” 偵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