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軍備競賽(1)(1 / 3)

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是一種重量在40 噸以上的超大型作戰坦克。遠遠望去很像一座會移動的“鋼鐵堡壘”, 任憑輕型火炮的轟擊, 它照樣橫衝直撞。戰鬥時, 它既要用猛烈的炮火掩護中小型坦克進攻, 又要完成摧毀敵方坦克、自行火炮和各種障礙物及防禦工事等任務。與其他坦克相比, 它不僅身體特別肥大, 而且炮管也最長, 身上披的裝甲外衣也最厚, 甚至連裹在履帶內的輪子數量也最多。正因為如此, 它行動起來也就相當困難, 缺乏靈活性。

以前, 法國人十分強調坦克對步兵的支援作用, 曾製造了一種速度低、防護能力很強的重型坦克。它的重量達到74 噸, 而最大速度隻有13千米/ 時。這種重型坦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盡了風頭。20 世紀60 年代以後, 由於主戰坦克發展很快, 許多性能都遠遠超過了它, 所以, 現隻有極少數國家配備重型坦克。

坦克靈敏的耳目

在現代戰爭中, 坦克都是成群出動的, 少則十幾輛多則成百上千輛,像1973 年中東戰爭的戈蘭高地坦克大戰, 雙方出動了1000 多輛坦克在廝殺, 還要同空中的飛機以及友軍配合作戰。人們想知道周身披掛著厚厚裝甲, 作戰時門窗都關閉的坦克是怎樣瞄準目標射擊和同外界聯係的, 特別是坦克裏麵噪音很大, 乘員之間又是如何交談呢?

這裏沒有什麼奧秘, 關鍵就在於坦克有著特殊而機敏的“眼睛” 和“耳朵”。

我們先來看看坦克的眼睛。現代坦克用的是更加先進的潛望鏡。它已經具有望遠、夜視和測距幾種本領了。如果你注意的話, 就會看到在坦克車體、炮塔上開有許多小窗孔, 孔上裝有潛望瞄準鏡。這些眾多的潛望鏡就是坦克的火眼金睛, 它們既能用來觀察、瞄準, 還可以用來測距離。其中有的“眼睛” 能在白天看清遠方的目標, 甚至能透過雲霧、雨、雪和煙塵進行觀察、瞄準; 有的像夜貓眼一樣, 在漆黑的夜晚, 照樣能捕捉目標。在1991 年的海灣戰爭中, 美軍坦克裝備的“貓眼” 夜視鏡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 看清楚11 千米範圍內的目標。還有一種微光夜視儀, 能將夜間的星光、月光等環境微弱的光放大近6 萬倍, 從而能發現4 千米以外的車輛和1 千米以外的人員。

在坦克的車長指揮塔上安裝有供車長觀察、瞄準用的觀察潛望鏡4~10 個, 指揮潛望鏡1 個, 有的還裝有光學測距觀察瞄準鏡, 使車長在閉窗情況下, 能360°環視戰場, 搜索目標和指揮戰鬥。

坦克在夜間觀察景物的“眼睛” 就是紅外夜視儀和微光夜視儀。

至於坦克的靈敏“耳朵”, 那就是豎在坦克炮塔上的像細長鞭子的天線、裝在車內的無線電台和車內通話器。天線是坦克與外界聯係的觸角,通過它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電台用來向上級或友鄰通報情況, 以及接受上級的指示, 它有近百個固定頻率, 一般可在方圓20 千米範圍內進行通訊聯係。車內乘員都配有專用通話器。它實際上就是一部電話, 其受話的耳機安裝在坦克帽上, 而送話器則緊緊貼附在乘員的喉頭部位, 所以叫做喉頭送話器。當車長要向各乘員通話時, 他就將安裝在胸前的開關扳到發話位置, 而備乘員的收話器開關總是打開的。人在說話時不僅會引起空氣一疏一密地振動, 喉頭也同時發出相應的振動。為了排除利用空氣振動通話時雜音的幹擾, 坦克內的通話器就采用喉頭振動來傳送聲音。這樣, 車長的聲音通過安裝在坦克帽上的耳機傳到每個乘員, 乘員之間也可用同樣方式自由交談。

現代戰爭要求陸海空各兵種協同作戰, 因而互相聯絡非常重要。為了保證聯係暢通, 現在坦克上都裝有2 部電台。

龐然大物的隱身服

很多人都知道“變色龍” 這種動物。其實, 它就是可以變色的四腳蛇。它依靠表皮下的多種色素塊, 能隨時隨地改變身體的顏色, 將自己偽裝成草叢樹枝, 以便捕食蟲類。人們由此受到啟發, 就給坦克、飛機、大炮等塗上一層保護色, 偽裝成與周圍環境相似的顏色使它能和“變色龍”

的表皮一樣, 以色彩迷惑敵人, 達到隱真示假的目的。

那麼, 色彩為什麼能起保護作用呢? 這主要是利用人眼睛對色彩的錯覺來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就以單色保護迷彩來說, 它能起到降低目標顯著程度的作用。換句話說. 這種保護色能使坦克等目標和周圍環境的顏色融為一體, 人的眼睛就難以識別出來。由於單色保護迷彩易於同單調的背景顏色相接近, 所以常用於在草原、沙漠、雪地等上麵作戰的坦克。而最常用的單色保護迷彩是綠色, 其中包括草綠、深綠、灰綠和橄欖綠等, 這是因為坦克主要作戰區是森林、草原、叢林和樹木繁茂的山區。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坦克都使用這種顏色。在1991 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坦克, 也多采用與沙漠顏色類似的單色保護迷彩。

除單色保護迷彩外, 現在還出現了一種多色保護迷彩。它是由兩種以上顏色繪製成的形狀大小不同的斑點迷彩, 與我們常見的士兵穿的迷彩服相似。塗有這種保護迷彩的坦克, 在各種不同的自然背景中, 其顏色斑點既能與相處的背景相融合, 又能歪曲坦克外形, 掩蓋其真實麵目。因此,這種多色保護迷彩又稱為“變形迷彩”。

坦克的新潮時裝

在1982 年爆發的黎巴嫩戰爭中, 以色列軍隊別出心裁地給他們的坦克穿上了新潮時裝。人們看到, 那些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的以色列的主戰坦克, 其炮塔周圍和車體上披掛著許多長方形鐵盒子, 宛若中國古代武士身上穿的鎧甲, 顯得格外神氣。

在這次戰爭中, 以色列的坦克由於有這種新時裝的保護, 被對方擊毀的坦克僅數十輛, 而敘利亞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被擊毀的坦克共達500 多輛, 其中還有被捧為“驕子” 的蘇聯製造的T-72 坦克10 多輛。此後, 坦克這種新時裝便名聲大震, 美國、英國、蘇聯、法國等許多國家對它很感興趣, 不僅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而且組織人員仿製, 來裝備自己的坦克。

美國很快為它的一些海軍陸戰隊的M60A1 主戰坦克穿上了這種新時裝。而蘇聯的行動更為迅速, 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為7000 輛T-72、T-80 坦克披掛上了這種鐵盒子。

坦克這身新潮時裝如此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偏愛, 它到底有什麼誘人的魔力呢?

其實, 它就是用薄鋼板製成的普通扁平盒子, 裏麵裝有炸藥。在盒子的四角或兩端鑽有螺孔, 以便將它固定在坦克裝甲上。

盒內裝的是鈍感炸藥, 一般不易引起爆炸, 甚至普通的機槍子彈或炮彈破片擊中它也不會起作用。但是, 當它遇到破甲彈和反坦克導彈時, 就會立即引起爆炸, 將破甲彈或導彈彈頭部產生的金屬射流衝散、攪亂, 使其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從而保護了坦克裝甲不被擊穿。因此, 人們把它叫做爆炸式裝甲或爆炸塊裝甲, 也有稱為反應裝甲或反作用裝甲等。

爆炸塊裝甲可說是坦克的新式護身法寶, 它的重量輕, 體積小, 製造、安裝和維護都很方便, 而且價格也較低廉。一輛坦克掛裝10 平方米大小的爆炸塊裝甲, 重量隻能增加1~2 噸, 對坦克的機動性能影響不大。這種爆炸塊裝甲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優點, 即它在戰場上被擊中後, 可及時更換, 使坦克能繼續進行戰鬥。

戰場實際使用證明, 爆炸塊裝甲能使破甲彈或反坦克導彈的破甲能力降低50%~90%, 而其防護效能相當於同樣重量普通裝甲的10 倍。

然而, 強中自有強中手。正當爆炸塊裝甲稱王稱霸之時, 它的克星———長鼻子導彈出世了, 向它提出有力的挑戰。

這長鼻子導彈是在“陶” 式反坦克導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它的突出特點是, 在彈頭頂端伸出一個長15 厘米的“鼻子”。導彈發射後, 它的長鼻子首先碰擊裝在坦克裝甲表麵上爆炸塊裝甲。由於長鼻子裏裝有少量炸藥, 當它撞擊披掛在裝甲上的鐵盒子時, 就將其引爆, 從而使長鼻子後麵的導彈彈頭能將敵坦克的裝甲擊穿。後來, 有些破甲彈也仿照反坦克導彈裝上了長鼻子, 用來對付坦克的爆炸塊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