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糜(3 / 3)

王世充本來姓支,祖上是西域胡人,祖父支頹褥徙居新豐。支頹褥病逝,年輕守寡的妻子與儀同王粲偷情,生了一個兒子,王粲便納支氏為小妾。支頹褥死後留有一個兒子叫支收,當時年幼,也隨母親到了王粲家,支收從此改姓王,長大後做過揚州和柳州長史,他就是王世充的父親。

因為是西域胡人後代,王世充長得體形魁偉,頭發卷曲,聲音粗獷宏亮。他性格詭詐,也讀了不少的書,略通龜策推步盈虛,但他絕不對人談及自己的身世與喜好特長,一副大智若愚的樣子。

文帝開皇年間,王世充被選充左翊衛,後以軍功,授兵部員外,大業元年,又遷至江都郡丞。煬帝巡幸揚州,能察言觀色,阿諛順旨的王世充博得了皇上的十分好感。因此,煬帝又任命他兼做江都宮總監。

看到皇上對新建的宮殿非常滿意,王世充心中更是得意。聽皇上稱他幹事老練,他更是受寵若驚,喜不勝喜,但臉上仍是一副謙遜的表情。他說:“陛下,王世充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為陛下效盡犬馬之力。隻要陛下高興,微臣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煬帝聽了,欣喜地點點頭。此時他站在臨江宮的凝暉殿前,憑欄遠眺,滔滔長江滾滾東去,煙波浩渺,氣勢壯闊,不禁心生感慨,問道:“江南宋、齊、梁、陳曆朝諸代都像這江水淘沙一樣匆匆而去,不能長久,王愛卿,你說這是為什麼?”

王世充略略沉思,說:“陛下,依微臣之見,都因為那些國君久坐深宮,不遊天下,不見百姓,也就不能久立於世界。”

煬帝驚訝地看了王世充一眼,高興地說:“王愛卿,沒想到你的見解如此精辟,與朕不謀而合,自古天子就有巡視四方之禮儀,可是江南諸朝的帝王都是些擦脂抹粉之輩,足不出深宮,麵不見百姓,隻有坐等敗亡。朕以為,要使國運昌盛,大業持久,就必須巡視四方,知天下之事,察百姓之情,才能相機施法,因時、因地、因人而製宜啊!”

王世充激動地拍手叫道:“陛下所言讓微臣豁然開朗!真是讀萬卷書也未必得此一句真諦!“那麼,王愛卿,朕命你建造這些宮殿是不是靡費了呢?”

“陛下,絕無此說!”王世充堅定地回答,“微臣以為,天子巡視四方乃天經地義。而天子出巡,所到之處必須要有合乎天子身份的居所,不然就有失天子威儀,也有辱國體。依臣之見,諸如汾陽宮、晉陽宮和江都宮這樣的禦苑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哪裏是靡費,而是必須!所以……”說到這裏,王世充忽然停住了。

煬帝問道:“所以什麼?”

王世充跪地叩頭,說:“請陛下恕微臣擅斷之罪!”

“說吧,朕恕你無罪。”

“陛下,江都諸宮殿開工之後,微臣盡職盡責,精打細算,既使宮殿如期如願完成,又節省下大批石材木料,於是微臣擅自決斷,請浙江省著名石匠項升,在揚州西北蜀岡東峰為陛下建造了一座迷樓,絕沒有另費府庫一毫白銀。”

“噢,還能有不花錢就蓋起樓房的好事?”煬帝不禁大喜,“你先與朕說說,什麼叫迷樓?”王世充說:“恭請陛下禦駕迷樓,隻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其中奧妙!”

揚州西北的蜀岡是一片不很高的山丘,它沒有峰巒岩的險峻,隻有林木疊翠,澗流潺潺,幽靜而且秀美。東峰是蜀岡之中較為平緩的一個山包,迷樓就建在這裏。

東峰下有一條石徑通向迷樓,王世充在前引導,與煬帝拾級而上,遠遠地就看見迷樓參差,軒窗掩映,朱紅色的欄杆曲折迂回,珠光玉色在陽光下相映生輝。整個樓閣在茂林翠竹的擁圍中顯得光怪陸離,透著異樣的精采與神秘。

王世充引路,煬帝步入樓內。底層是一座正殿,大門兩邊蹲著麵目猙獰、氣勢雄偉的玉獸。殿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王世充還介紹說,此殿可供陛下接見臣屬,商議國事。煬帝點頭稱是,隨即漫步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