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默哀三分鍾(3 / 3)

解決了宣華夫人調戲案與楊廣弑父奪位案兩個疑點,再讓我們以本書的眼光宏觀的介紹一下公元604年的這段曆史。

自仁壽二年獨孤氏死後,楊廣便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而楊勇的堅定支持者柳述卻得到了楊堅的信任,自此,楊廣的好日子便到了頭。在柳述的牽頭帶動下,楊堅所信任的宣華夫人、蘭陵公主、樂平公主(宇文贇的遺孀楊麗華)齊齊歌頌楊勇批判楊廣,而年老多疑的楊堅耳朵根一軟,對楊廣是越來越不信任。到了公元604年7月13日,楊堅在宣華夫人又一次哭訴楊廣罪行的時候終於忍不住做出了再一次廢太子的決定。天無絕人之路,不知楊廣如何得到了這一消息,本著人類對生命和權勢的渴求悍然發動了政變,依靠楊素的軍事力量控製住了蠢蠢欲動的楊勇和主謀柳述,並在當晚下手將楊堅毒死在仁壽宮大寶殿。接下來的故事前麵就都介紹了。這就是本書所認為的楊堅之死全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楊廣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得知自己有可能遭遇楊勇一般的下場時果斷出擊,顯示出了一位帝王的生猛果敢,在這一點上楊勇是拍馬難及。而對於柳述這個早已被曆史遺忘的小人物,我們更是應該給予很高的評價。畢竟以一個外人的身份參與到這場皇家內部權力爭鬥中來,並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成功逆轉使得楊堅複立楊勇為太子,可以說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隻是他的對手楊廣確實夠狠厲,若是遇到一個向楊勇這樣思想略顯單薄的人,柳述很可能就是宇文護這樣的人物,再不濟也是一個李鴻章,怎麼說呢,生不逢時吧。至於宣華夫人、蘭陵公主、楊素等等這些就都是小人物了,聽著主謀的號子前進便是,沒有太多的閃光點。

楊堅死了,雖然在年老時候犯了一般帝王年老時都會犯的錯誤——多疑,但楊堅始終值得人們稱頌。從父親楊忠以一介白衣出道到自己篡位稱帝黃袍加身,楊堅隻用了兩代人的時間,在那個以門第出身論高低的年代,這是一個神話,一個隻有楊堅才能創造的神話。在楊堅的帶領下,大隋北擊突厥南伐南陳,實現了祖國的統一,完成了千萬人的心願。

楊堅一生勤儉節約,從未享受過奢華的生活,並且一直恪守夫道,基本上沒有當今男人出軌行為的發生(尉遲氏是個例外,宣華夫人是二婚),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好榜樣。楊堅對朝廷內部實行改革,並推行新的經濟政策,使得大隋國庫充盈異常(為什麼用“異常”這個詞呢,因為隋朝存儲的糧食直到四十五年後還沒有用完,創造了國家儲備的一個神話)。大隋開創了一個盛世,一個被世人曲解的盛世,一個各項經濟指標都遠遠超過大唐的盛世,一個讓人們看到無窮希望的盛世,一個為後世留下無限財富與傳說的盛世。可以說,楊堅的一生功績之大,完全可以媲美後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與宋仁宗趙禎,隻是由於曆史原因,楊堅並沒有同後者那般如此受到人們的推崇。

楊堅死了,死在了繼任者楊廣的手中。人固有一死,楊堅的死重如泰山,讓我們麵朝山東方向,為這位創造了開皇盛世的帝王默哀三分鍾,以此表達我們對他的崇敬之情。

(求收,再次申明雖然更新慢,但本書絕對會完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