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後宮亂之始(1 / 3)

整個皇宮裏一片哀鳴,禮部開始著手大隋文皇帝楊堅的葬禮,楊廣並未讓小蘇蘇回府,隻讓她在禦花園旁的沁心閣等著他,夏日初來,卻還是不冷不熱的氣候,小蘇蘇站在沁心閣的二樓遠遠的望著這些金碧輝煌的宮殿,世人都覺得這皇宮是榮華富貴的地方,可是誰知這裏麵回旋的亭台樓閣,錦秀樹木間有多少旮旯是見不得光的?

跪在文帝靈前,竇一官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眼前也似乎浮現文帝楊堅鐵腕治國的情景,但不知怎地,又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長長的哀歎,就在這哀歎聲中,他心中的憧憬與自信便蕩然無存了。

征召蜀王楊秀的聖旨是開春的時候就下達了的,楊秀卻遲遲不動,楊廣兩次催促,楊秀仍置之不理。最後派了一名叫獨孤楷的官員去接替楊秀任益州總管一職,他才不得不在秋天裏回到京城,前後拖延了半年之久。文帝深信:蜀王楊秀一定有鬼!

根據楊素的呈奏,蜀王楊秀近來有許多不安份守已的可疑之處:首先,他命工匠暗中製造了一架渾天儀。渾天儀是觀察天象的儀器,隻有天子才可以擁有和使用,蜀王竟敢製造,其不測之心昭然若揭;其次,楊秀搜捕了大批山獠部落男子,閹割以後留在後宮,擴大自己的宦官隊伍;第三,楊秀所用的車馬服飾一直按照皇上所用的樣式製作。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條,新立太子之後,楊秀說了很多對皇上不滿和對太子不服的話。

因為有楊勇的教訓,文帝對蜀王的言行再不能掉以輕心,他傳旨召楊秀回京,就是要防患於未然。楊秀對哥哥召自己回京的確存有戒心,他雖然不知道楊素的密告,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有數的,他尤其不服氣父皇廢立太子的做法,總覺得這裏麵有什麼手腳,但苦於一時又找不到真憑實據,越是不敢貿然應召回京,因此就故意拖著不動身。直到獨孤楷來接任,他知道再也拖不下去了,才帶一隊人馬起程回京。出了益州,走在路上,楊秀越想越覺得不對。心裏在嘀咕:如果留在益州,自己在這一畝三分地的王國裏,還有點兵力和權力,就算楊廣怪罪下來,也還能相持一時。自己單槍匹馬地回了京城,萬一有什麼不測,隻有任人宰割了。

想到這裏,楊秀不覺出了一身冷汗,忙招呼自己的隊伍停了下來,看看已走出了四五十裏地,他當即決定調轉馬頭,返回益州,並派了一名士卒騎快馬先去打探一下益州的動靜。

往回走了沒多遠,那名士卒又風馳電掣般地趕了回來,報告說:“益州城門緊閉,城牆上站滿了弓弩射手,看似嚴陣以待。”楊秀最後的希望破滅了,他懷著一絲僥幸回到長安。

楊秀還沒有接到父皇召見他的聖旨,心裏更加不安起來。他正想去宮中打聽一下,侍衛稟報:尚書左仆射楊素來了。

楊素帶來了皇上聖旨:將蜀王楊秀貶為庶人,囚禁內侍省,由兩名山獠部落女子侍應起居,不得與妻妾子女相見。

楊秀懵了,又氣又急地質問楊素:“仆射大人,這是為什麼?”

楊素冷笑一聲,將一個布包扔在楊秀腳下,說:“陛下讓你自己看!”楊秀打開包裹,隻見裏麵是兩個製作精細的木頭人,每個都有七、八寸高。木頭人的手腳都被繩索鐐銬捆得結結實實,心窗上各釘了一顆粗長的鐵釘。每個木頭人的後背上還寫著字,楊秀一看那些字,不禁大吃一驚。有兩個稍大些的字,分別寫的是:楊堅,楊廣,還有一行小字,大致內容是:願西嶽慈父聖母收其神魂,如此形狀,勿令散蕩。

楊秀捧著兩個木頭人,詫異地問道:“這,這些都是從哪裏來的?”

楊素說:“當然是從華山腳下挖出來的。”

“那又與我有什麼關係?”

“陛下得到密報,這兩個木人是你楊秀命人刻製,又派人埋到華山下麵的!你還想抵賴嗎?”楊秀一下子跌坐在地上。他麵色蒼白,雙唇烏青並顫抖著,心想:完了,這下徹底的完了,自己已落入了別人早已布下的陷井!

盡管楊秀不知道究竟是誰如此陰毒地陷害自己,但他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完了。蜀王沒有了,有的隻是一個囚犯楊秀!自己的後半生將在這幽禁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