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大隋皇後獨孤氏去世,享年58歲。獨孤氏的死令楊堅無比痛心,多年來他們夫妻關係一直很好,真算得上是相濡以沫,同清苦共富貴,做到了真正的不離不棄。可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就在獨孤氏被下了病危通知書要求見孩子們最後一麵的時候,益州總管楊秀仍然遲遲不肯出發,這讓楊堅很是惱火,也令他的兄弟姐妹們很是跟他看不上眼,一個不孝順的子女總是會被別人慢慢疏遠,況且楊秀的性格秉性本就不招人喜歡。
在楊堅三番五次的催促下,楊秀竟然想繼續以有病為由推辭不去。這時他的手下們都看不過去了,益王府總管司馬源師勸他:“這次你母親病危,還是回家看看吧。”楊秀回了一句:“我家的事,你操的哪門子心啊!”司馬源師又對他說:“你這樣不僅是不孝,連皇上都要懷疑你要造反了,到時你可怎麼辦呀?”楊秀還是不應。
一直到了七月底,楊堅派來了新的益州總管獨孤楷,在獨孤楷不停的勸說下,楊秀才有了回長安的意願,答應獨孤楷即日便啟程回長安。就在出發當日,看著漸行漸遠的益州城,楊秀有一種不詳的預感,向來相信自己直覺的楊秀立即令大隊人馬返回益州城。他決定不回長安了,自十歲被封到益州起他便把益州當成了自己的家,隻有在益州他才能感受到作為一名皇子的成就感和安全感,況且此次回家是凶多吉少,自己這點政治敏感度還是有的。
到了益州城下,楊秀絕望的發現才短短一個時辰的功夫,益州城已不再是自己的益州城,城門已被關閉,而城頭上方數以千計散發出陣陣寒氣的箭頭則向自己宣示:長安才是你的最終歸宿,長安歡迎您。原來獨孤楷早就料到楊秀不甘心回長安,加之來益州之前楊堅給了他封密旨讓他見機行事,於是就在楊秀剛剛走出益州城門之際,他便令手下接管了城防並派自己帶來的重兵加以看守,硬生生將反悔回城的楊秀擋在了外麵。
既便已經沒了後路,心不甘情不願的楊秀在路上還是拖拖拉拉,最終仍舊錯過了見獨孤氏最後一麵的機會,就是葬禮都沒來得及參加。這也昭示著楊秀藩王之位的終結。
回到長安的楊秀立即被悲傷加上憤怒的楊堅廢除爵位,成為了楊勇一樣的庶民。楊秀的倒台完全是咎由自取,若不是他如此囂張,如此跟父皇看不上眼,或者哪怕能夠回家見上獨孤氏一麵,都有可能會繼續呆在益州總管的位子上,如同自己的五弟楊諒那樣,做藩王做到楊廣稱帝。
楊堅曾經對這大臣們自豪的說:“你們看看我,五個兒子都是一個媽生的,這樣江山才會穩定,才不會出現兄弟相殘的局麵。”楊堅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沒有找鬼穀子算上一卦,若是知道在自己還沒死之前便隻剩下了兩個皇子,不知還會不會說出如此豪言。皇權爭鬥哪管你是不是親生兄弟,即使是親生父子也照樣會血流成河。
接下來便是我們的年度重戲,也是本書的第一個懸念無窮驚險刺激的大高潮——楊堅之死。
(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