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廢(2 / 3)

晚年楊堅極為寵信柳述,令其掌管宮內侍衛,而後,為了防止楊素在朝堂之上的一家獨大,柳述被任命為兵部尚書,表麵上歸楊素管轄,實際上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勢力,在朝中與楊素相抗衡。柳述的存在成為了楊廣楊素等人的心頭病,但是因其與楊家皇族的關係很難將其除去,因而柳述便在風雲變幻的開皇末年頑強的生存下來,並日益茁長成長,直到伴隨著楊勇死亡之前反戈一擊的失敗,才正式退出了大隋的政治舞台。此時提到柳述,是為那場流傳了千古的楊廣風雪夜弑父殺兄的故事做個鋪墊,讓人們先記住柳述這在在楊堅執政後期異軍突起的權貴人物。

楊勇被廢,設立新的太子一事便被提上了日程。本著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優良傳統,楊廣毫無爭議的在眾皇子(其實就剩三個了)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東宮的新當家人。

開皇二十年十一月三日,晉王楊廣被正式冊封為太子。隨後便是一係列的人事變動,形成新的太子東宮班底。長安城黑白兩道第一人宇文述被任命為東宮左衛率(正四品上),重要謀臣張衡被任命為東宮總管,愛將郭衍任太子左監門率(從四品下),後轉任太子左宗衛率(從四品上),段達任太子左衛副率(從四品上),吐萬緒任太子虞候率(從四品下),原江都晉王府文人柳琂任檢校太子洗馬(從五品上)。此外,楊廣的兩個兒子也都受到了冊封,長子河南王楊昭繼任楊廣的晉王爵位,並任內史令(正三品);次子豫章王楊暕調任揚州任揚州總管,接替楊廣坐鎮江都。可以說這一係列人事任命對楊廣是極為有利的,以前的人馬調回長安緊緊圍繞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以前的地盤揚州也被封給了自己的兒子,自身的實力那自然是大增。

麵對著太子之爭的巨大勝利,楊廣並沒有得意忘形,因為楊勇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當時他在明自己在暗,現自己被擺在了明處,接受著兄弟姐妹們的無情檢驗,必須十萬個小心才是。就在楊廣小心翼翼做好他的太子之時,仁壽二年(為了紀念新世紀的開始,楊堅自公元601年改開皇為仁壽,仁壽二年為公元602年)皇後獨孤氏死了。緊接著,蜀王楊秀也被楊堅斬落馬下。

獨孤氏的死與楊秀原本沒有什麼關係,但正是獨孤氏的死給了楊堅一個令楊秀回家的借口,這才使楊秀由一鎮藩王被貶為庶民。

蜀王楊秀是楊家的一個另類,由於其從小脫離了父母的懷抱,行事極為乖張任性,他經營西南二十年,除了登基稱帝外什麼壞事都做過了,楊堅拿他也是沒有辦法,因為他根本就不回家,也不聽指揮。楊堅清楚的認識到,若是自己一死,楊秀必定叛亂,把這個爛攤子留給楊廣還不如自己解決掉。

史書記載蜀王楊秀的垮台是楊廣一手策劃的,這點很是值得商榷。楊秀不是一般世家子弟,沒有楊堅的首肯,任何人都動不得的。而當上太子的楊廣做事極為小心,他不可能為了解決一個對自己威脅不大的弟弟便惹楊堅的不高興(楊秀與楊堅關係向來不好,不可能被立為太子,而作為太子的楊廣隻要不犯錯誤則肯定順利登基)。楊秀與楊堅的關係惡劣到什麼地步呢?楊堅曾數次下旨令楊秀回京,楊秀竟然每次都宣稱事務繁忙脫不開身,還曾經暴打宣旨的信使,就差說一句:我就抗旨怎麼了。楊秀也有抗旨的本錢,在西南(四川地區),他違反規定屯兵二十萬,憑借西南地區險要的地形足以獨立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