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職場競爭力:競爭有規則,勝出有原則(1 / 3)

打造職場競爭力:競爭有規則,勝出有原則

腳踏實地,脫穎而出

美西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係。一名叫做羅文的人被帶到了總統麵前,送信的任務就交給了這名年輕人。

一路上,羅文在牙買加遭遇過西班牙士兵的攔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屬海軍少尉眼皮底下溜過古巴海域,還在聖地亞哥參加了遊擊戰,最後在巴亞莫河畔的瑞奧布伊把信交給了加西亞將軍。羅文因此被奉為英雄。

這就是2000年被美國《哈奇森年鑒》和《出版商周刊》評為"有史以來世界最暢銷圖書"第六名的《致加西亞的信》所講述的故事。

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羅文所做的事情一點也不需要高超的技巧,他隻是按部就班地前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步一個腳印"。這看起來很簡單,他隻是奉行了上級交給的任務,然後就去做,也就是說,那是他的工作。

也許有人會說,我每天也在重複地盡到自己的職責,這不就是踏實嗎?確實,每個人都會做卻又不屑於做的動作和事情,它們貫穿於每天的工作,直至你完成了這樣的一個動作後,自己都不記得。比如,你每天都會把文件送到上級手裏,你會記得你是用怎樣的動作送過去的嗎?踏實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可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嗎?

踏實做事並不等於原地踏步、停滯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韌性而不失目標,時刻前進,哪怕每一次僅僅是很短的、不為人所矚目的距離。

看這樣一個實驗:給你一張足夠大的紙,你所要做的是重複地對折,不停地對折。問題是,當你把這張紙對折了51次的時候,所達到的厚度有多少?一個冰箱那麼厚或者2層樓那麼厚,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然而通過計算機的計算,這個厚度竟接近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沒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動作,是不是讓你感覺好似一個奇跡?為什麼看似毫無分別的重複,會有這樣驚人的結果呢?換句話說,這種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就像折紙一樣,最後達到的高度與每一次加力是分不開的,任何一次偷懶都會降低你的厚度,而且後一次所達到的厚度與前一次是分不開的,環環相扣的"踏實"可以達到令人吃驚的效果。

也就是說,"突然"的成功大多來自這些前進量微小而又不間斷的腳踏實地。

也許有人會說,踏實不就是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嗎?這也許是對的,但這裏所講的踏實,不代表讓你放棄思考的權利。

踏實不等於單純的恭順忍讓。沒有一種機會可以讓我們看到未來的成敗,人生的妙處也就在於此。不通過拚搏得到的成功就像一開始就知道真正凶手的懸案電影那樣索然無味。選擇一個機會,不可否認有失敗的可能。將機會和自己的能力對比,合適的緊緊抓住,不合適的學會放棄。用明智的態度對待機會,也使用明智的態度對待人生。脫穎而出的"腳踏實地"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機會"秀"出你自己。

有這麼一個問題:"一萬個人一字排開,你希望被人認識,怎麼辦?"

答案有很多:"穿上色彩鮮豔的衣服!"、"大聲地介紹自己!"、"做出令人注意的動作".....。

其實,有更簡單的方法:向前一步走,勇敢地跨出隊列。

是的,表現自己就是這麼簡單。我們社會中存在著默默無聞的一群人,雖然他們中間的許多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備了相當的名望和地位,但是其實際所發揮出來的影響力與所應該、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影響力往往相去甚遠。而絕大多數人則生活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讓人放心卻不受重視,讓人尊敬卻不受歡迎。他們本來可以生活得更好,本來可以使自己的事業更加順利通達,可是在他們身上總是出現"好人沒有好夢"和"好心不得好報"這些怪現象。

為什麼呢?答案有多種,但關鍵原因還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可以說,不善於得體地表現自我,是這些人受埋沒、遭冷落、遇挫折、被誤解的根本原因。

工作中學會動腦

在職場中經常能看到一些忙碌的員工,他們看似比別人更盡心盡力,但卻是每天忙碌卻不見成效。記住,埋頭苦幹隻能說明你是一個好用的員工,而不是優秀的員工。曾經有一家國內大型企業的總經理,對他的員工這樣說:"我們的工作,並不是要你去拚體力,而需要你帶著大腦來工作。"

這是一個憑智慧取勝的年代,遇凡事先動動腦子,也許就會事半功倍。

日益激烈的現代市場競爭,要求每一個優秀員工都應該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企業需要有應變能力的員工,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員工。有些員工缺乏思考能力,也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總是等著上司的指示,在遇到問題時,不知道多去探求"為什麼",多想想"怎麼辦",而是逃避問題,這樣的員工絕不會受到企業的歡迎。

一家建築公司在為一棟新樓安裝電線。在一個地方,他們要把電線穿過一條20米長,但直徑隻有3厘米的管道,而管道砌在磚石裏,並且拐了五個彎。他們開始感到束手無策。

後來,一位愛動腦筋的裝修工想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主意:他到市場上買來兩隻白鼠,一公一母。然後,他把一根電線綁在公鼠身上,並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把那隻母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並輕輕地捏它,讓它發出吱吱的叫聲。公鼠聽到母鼠的叫聲,便沿著管子跑去找它。公鼠沿著管子跑,身後的那根電線也被拖著跑。因此,人們很容易地把兩根電線連在了一起。就這樣,穿電線的難題順利得到解決。這位愛動腦筋的裝修工也因此得到了同事們的喜歡和老板的嘉獎。

在工作中善於運用大腦,讓好點子如泉水般湧出,我們便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坐標。隻有在工作中主動想辦法解決困難、堅持不懈、才能在脫穎而出。

1952年,由於受經濟風波的影響,日本的東芝電器公司積壓了大量的電風扇銷售不出去,為此,公司的有關人員雖然絞盡腦汁想了很多的辦法,但銷量還是不見起色。看到這個情況,公司的一個基層小職員也努力地想辦法,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

一天,小職員看到街道上有很多小孩子拿著許多五顏六色的小風車在玩,頭腦裏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風扇的顏色改變一下呢?這樣既受年輕人和小孩子的喜歡,也讓成年人覺得彩色的電扇能為屋裏增光添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