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對手
成為對手不如成為朋友
是成為朋友,還是成為對手?這其實是一個很愚蠢的問題。這是個謀求雙贏的時代,這是一個合作多過競爭的時代,你必須與你的對手成為朋友。這樣才能和你的對手合作,謀求共同利益,實現雙贏的結果。
與敵人作對,不如站在敵人身邊。這是一種尋求合作的姿態和精神。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中,隻有與人合作才能實現共贏。許多時候,並不是別人喜歡與我們作對,而恰恰是我們對他人輕蔑的心態在不經意間為自己樹下了勁敵,並且因為這支勁敵的存在而使自己走向失敗的命運。實質上,打敗我們的並不是自己的對手,而恰恰就是我們自己。
前幾年,北京的一個大型展覽中心為了使展覽更富有創意和吸引力,曾麵向國內外所有谘詢公司進行公開招標。許多公司都參與了當時的投標活動,其中包括一家世界知名的國際谘詢公司,而此公司也是所有投標公司中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一家。因為公司名氣非常大,負責這個項目的經理仗著自己公司品牌的勢大氣粗,全然不把其他一些中小公司放在眼裏。
當時北京一家小型谘詢公司也參與了此次招標。這家谘詢公司的老板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才氣的年輕人。他對這個展覽中心有著的創意和新奇的構想。但是,他想,自己的公司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光憑自己的力量怎麼能競爭過別人,如果與那家國際知名公司聯手的話,那麼肯定能把這個單子拿到手。於是,他撥通了那家公司經理的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經理。但是,那家大公司的經理沒等他把話說完,就非常幹脆地說:"我們從不和小谘詢公司合作。"年輕老板仍抱著一線希望地說:"電話裏說不太清楚,咱們約個時間見麵聊聊,可以嗎?"大公司經理說:"我很忙,沒有時間。"說完就掛了電話。
大公司經理那種驕橫的態度和語氣,激起了年輕老板要做一個競爭者的決心。經過了與同事的一番拚搏之後,一個幾近完美的展覽構想終於誕生了。經過專家們對各種方案的打分,最後年輕老板和他的團隊設計的方案脫穎而出,以絕對的優勢中標。那個大公司的經理在聽到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後驚得目瞪口呆,沒想到打敗自己的,竟然是當初那個自己不願合作的小公司!試想,如果當初大公司的經理不是那麼傲慢,抽一點時間與那位年輕老板談談,也許他就會為年輕老板的構想而動心,而願意合作。那麼,他們將會在這次競爭中雙贏。但是,他不僅沒有站在對手的身邊,反而將本可以成為朋友的人推上了敵手的位置。
在清朝著名商人胡雪岩身上也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情。那時,在杭州曾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藥店叫重德堂,老板就叫葉重德。胡雪岩本是經營錢莊、糧食等生意的,他最大的客戶是軍隊。有時,出於生意上的緣故,胡雪岩會邀請一些名醫開出處方,配製辟瘟丹、諸葛行軍散、紅靈丹等藥,免費送到軍中用於治療創傷和預防疾病。但這引起了開藥店出身的葉重德的反感,認為胡雪岩在搶自己的生意。一次,胡雪岩的妻子病了,派人到重德堂抓藥,
抓回來一看,有兩味藥發了黴,根本不能入藥。胡雪岩隻好又派人去調換,派去的人也極力強調是胡雪岩的妻子用,不能馬虎。誰知不提胡雪岩的名字還好,一提反而壞了事。隻見葉重德雙手抱肩,歪著頭輕蔑地笑了笑說:"回去告訴你家胡老爺,我店中就隻有這樣的藥,嫌我的藥不好,就自己開一家藥店嘛。"
派去換藥的夥計回來將葉重德的話回報給胡雪岩。胡雪岩聽後十分生氣,心想自己在杭州城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哪能咽得下這口惡氣!他平靜地對下人說:"大家都是場麵上的人,要相互捧場才是。我送點藥給軍隊,也隻是出於生意的需要,並沒有與他爭過什麼市場。既然葉老板如此小瞧於我,那我就開個藥鋪給他看看吧!"胡雪岩的夥計們聽了都鼓掌支持。
說幹就幹,沒過多久,胡雪岩的"慶餘堂"便在杭州最熱鬧的地方轟轟烈烈地開張了。
胡雪岩為他的慶餘堂製定了一個最起碼的規定:隻要顧客有對藥不滿意的地方,立即把藥投到火爐裏燒掉,重換新的。由於慶餘堂經營的藥在質量上有保證,且服務態度又非常好,沒幾年,慶餘堂就紅遍了江南,在全國各地開了數百家分店,並形成"北有同仁,南有慶餘"的格局。反觀重德堂,生意則是江河日下,最後無奈關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