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人之長,交天下可交之人(1 / 2)

觀人之長,交天下可交之人

君子必慎交友,交天下可交之人

善於擇友是交友的前提。古人雲:"君子必慎交友。"孔子則把朋友分為益友與損友兩類。他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意思是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可信的人交朋友,同見識廣博的人交朋友,便有好處;同那些心術不正的人交朋友,同當麵恭維背後詆毀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便有害處。明代蘇浚在《雞鳴偶記》中講:"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生互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合,患則相傾,賊友也。"意思是說:道義相互砥礪,過失相互規勸的是"諍友";能夠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是"密友";甜言蜜語和相互傾軋者則屬於"昵友"、"賊友"。

克雷洛夫曾講過-個善擇良友、警惕"賊友"的寓言故事:

一個冬天的早晨,一簇快要熄滅的火苗和小樹林攀談:跟我做個朋友吧,我可以給你帶來溫暖,可以讓你在冬天也保持著夏季的蒼翠。小樹林信以為真。與火苗交上了朋友,為火苗添上燃料。火苗變成熊熊大火,很快小樹林便化為烏有。小樹林應怪誰呢?這就是交友不慎帶來的滅頂之災啊!

克雷洛夫講完了寓言故事之後說:"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會戴上友誼的假麵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你。"因此,交友之道首先要注意的是善於擇友,要"結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交天下可交之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交友要以共同目標為基礎

共同目標是交友的基石。人生最重要的是對事業的追求。交友也要以共同的目標為基礎。宋代歐陽修在《朋黨論》中說得好:"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他還說,以同利為朋者為"偽朋"。"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之交,利寡則散"。

實踐證明:勢利之交,難以久遠。如果沒有共同的思想目標,就不會有共同的語言,更不會有共同的行動。隻要有共同的目標,雖然不在一起,也能"人居兩地,情發一心"。相反,即使天天在一起,也不會結成至交。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的友誼不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而要有堅實的思想基礎。

2,交友要心靈相通

心靈相通是友誼的橋梁。隻有心靈相通,才能成為知音。兩顆相通的心疊合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渾然一體,是最動人的友誼。《列子?湯問》中講了一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精於彈琴,而鍾子期善於欣賞。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就說:"好啊,就像見到了巍峨壯觀的泰山!"伯牙凝神片刻,情意在流水,鍾子期就擊掌讚歎道:"妙極了,如同洶湧奔騰的長江大河!"俞伯牙遂引鍾子期為知己,結下了深厚情誼。子期死後,伯牙"五內崩裂,淚如泉湧",在子期墓前把琴摔碎,"子期不在對誰彈?"

3,交友要以誠相待

以誠相待是交友的紐帶。朋友之間必須做到"誠相待",友誼之花要用真誠去編織,用實情去澆灌,才能地久天長,永不枯萎。春秋時的"管鮑之交"就是以誠相待的典範。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好朋友,鮑叔牙因對管仲處處禮讓寬容而遭人非議,但仍替管仲說話。管仲見鮑叔牙對自己如此寬厚、慈愛,便衷心地感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牙對管仲不隻是寬厚、慈愛,更深知管仲的才華,將他推薦給齊桓公,使他當了齊國的國相,自己則甘心做管仲的副手。更可貴的是,當管仲年老力衰之際,在君王麵前並不推薦鮑叔牙為相,而是推薦隰朋為相。這件事由易牙傳到鮑叔牙耳中,他還在鮑叔牙麵前責罵管仲不義,不料反遭鮑叔牙的責備,鮑叔牙還稱許管仲的大公無私。像管仲、鮑叔牙這樣的友誼,是真正的摯情和摯友。

4,交友必須互相尊重

互相尊重是交友的基本條件。人與人的交往,感情很重要。善結良緣就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細膩情感。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人權,尊重人的尊嚴,尊重人的意見,尊重人的生活習慣。試想,誰願意與一個自命不凡、盛氣淩人、冷若冰霜的人交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