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抽查逃票被查到的幾率是萬分之三,也就是說逃1萬次票才可能被抓住3次。這位留學生居然被抓住3次,在嚴肅、嚴謹的德國人看來,那是永遠不可饒恕的。
值得指出的是,誠信作為一個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每個人都不可須臾而離,但是這也不能看成是絕對的。誠信是一個基礎性的道德,它需要以正義的道德原則來統帥。一個人為人處事,一言一行,都要以義為原則;義所當為則勇往直前,義所不當為則退避三舍。一個公務員把關乎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機密很誠信地告訴敵人,一個銀行職員很誠信地把銀行保險櫃的密碼告訴搶劫者,一個新婚者把自己的洞房秘密誠信地說給每一個人聽,“言必信,行必果”,這不是愚蠢便是白癡。這種小人之信是不能提倡的。孟子曾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下》)對於一個病人膏盲的人,你不必告訴他實際的病情;對於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你不必告訴他他不該知道的秘密。從大義出發,該說實話的時候說實話,該說謊話的時候說謊話,這並不妨害一個人誠信的品格。
劉易斯隻在所羅門兄弟待了3年,但其中的大起大落足以讓他寫出轟動金融界的《說謊者的撲克牌》。這個標題暗示著華爾街的利益遊戲:投資銀行們創造出新的市場和產品來獲得交易傭金;為了達成交易,他們不惜使用各種謊言,隻要謊言沒被戳穿,遊戲就將繼續,整個市場就會加速膨脹,利潤也將更豐厚。
劉易斯本希望有才華的年輕人在了解華爾街的內幕後放棄成為金融家的想法,轉而追尋真正的夢想。但讓他失望的是,人們把他的書當作進入華爾街的“敲門磚”,紛紛寫信給他詢問更多未透露的“成功秘訣”。
一個人誠信與否,是以行為和時間來檢驗的。孔子曾講,“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然而,人並不都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因此要聽其言而觀其行。有的人自以為很高明,認為人都很好欺騙,故而長於言而短於行。但是,人畢竟是不能靠欺騙生活的,當其欺騙的把戲被人們普遍知曉的時候,這種人就變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沒有欺騙的市場。童話中講的“狼來了”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某些人欠缺誠信的美德,卻不思如何實際地約束自己、提高誠信度,而是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偽裝誠信。《中庸》雲,“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意思是說在隱蔽的地方,在微小的地方,常常能夠看出一個人的真正的麵目。即使偽裝的再高明,總是會露出破綻和馬腳的。隻有表裏一致的人,才沒有破綻。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內在誠實的人一般都從來不表白自己的誠實,而慣於說謊的人總是誠懇地向人表白自己說的不是謊;誠實的人總覺得人人說的都是實話,不誠實的人總覺得別人都不誠實;厚道的人常常認為人人都厚道,工於心計的人常常認為人人都工於心計。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人,不需費很大的氣力就可以通過言談洞察一個人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