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愛說謊的人是最不可靠的人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總要與他人交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主要是通過言行來進行的。成於中必顯於外。心有誠意,口則必有信語;口有信語,身則必有慎行。一個人能夠長期地堅持以誠信待人處世,就會形成誠信的人格。具有誠信人格的人,就會贏得人們的普遍信賴。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這是人際交往的必然規律。
世界曆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在一百年前的日記中寫道:“取得信任的最好方法是使自己在性格上堪稱楷模,對這一點我是很自信的。”在謊言盛行的當下,我們重溫這句話,越發感到其中大有意味。毫無疑問,商人的誠意必須提升到“謀略”的高度,而對普通百姓來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從前,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隻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隻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隻有坐以待斃。
根據一個人是否誠實就可以判斷出他的品格,用不誠實的手段獲得的成就是一錢不值的。如果一個人在三毛兩角的蠅頭小利上都靠不住,還能指望在別的事情上信賴他嗎?一旦受到誘惑,怎麼敢確定他不會出賣公司利益呢?一旦將銀行的錢借給了他,他會如期還嗎?一旦簽了合同,他會老老實實履行嗎?
因此,在平時生活和工作中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這些一時的得意正是給你職業生涯帶來隱患的地雷。真正有智慧的人,肯定會有好人品、好德行。
有一名德國留學生,畢業時成績優異,便留在德國四處求職。他拜訪過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絕。他很傷心、惱火,又沒有別的辦法,總不能餓肚皮呀。狠狠心、咬咬牙,他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選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職,心想,無論如何這次不會再被有眼無珠的德國人趕出門了!
結果呢?小公司雖然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樣很有禮貌地拒絕了他。
留學生忍無可忍,終於拍案而起:“你們這是種族歧視!我要控告你們……”
對方沒有讓他把話說完,低聲告訴他:“先生,請不要大聲說話,我們去另外的房間談談好嗎?”
他們走進無人的房間,德國人請憤怒的留學生坐下,為他送上一杯水,然後從檔案裏抽出一張紙,放在他麵前。留學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記錄,記錄他乘坐公共汽車曾逃票3次。他很驚訝,也更加氣憤:原來就是因為這麼點兒雞毛蒜皮的事,真是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