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7年秋冬,政府機關向武漢轉移,到1938年春天政要賢達、各界名人雲集而來,一時間,武漢三鎮成為1938年中國抗戰氣氛最濃厚的城市。中共中央派出的代表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人也來到武漢,參加抗戰會議,商討相關事宜。1938年春八路軍在平漢線、同蒲線、正太線上開展的破襲戰,已叫日軍吃了不少苦頭,配合了正麵戰場的抗戰。後來打武漢會戰,日軍放棄順著平漢線推進的計劃,當然跟花園口黃河決堤有關,但另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所說的華北的“治安問題”。這裏的“治安問題”,指的就是八路軍在敵後的不斷襲擊。
針對戰局變化,軍委會重新劃分了戰區:
第1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在河南平漢線和隴海線中段作戰;
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在山西作戰;
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在長江以南的安徽、江蘇和浙江作戰;
第4戰區,司令長官何應欽,在廣西和廣東作戰。何應欽掛名,實際由餘漢謀負責;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山東和蘇北津浦線、隴海線東段作戰;
第6戰區和第7戰區撤銷,同時在甘肅、寧夏、青海、綏遠增設第8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任,實際由朱紹良負責。
新戰區建立之日,蔣介石致電各省政府主席及戰區司令長官:“凡戰區內或鄰近戰區地方之縣長、專員及其他負有地方責任之官長,一律不準擅離治區,不得托故先離縣城,如有擅自先退者,一律按軍法懲處!”
此時從上海和南京撤下來的部隊都處於緊張的兵力補充和訓練中。
在武器彈藥方麵,蔣介石一方麵叫兵工署加大“中正式”(德國圖紙)步槍的製造;同時,增加了向當時第一軍火出口國捷克的訂貨力度,中央軍的很多部隊都換了裝備,性能良好的捷克式步槍和機槍大量配備軍中。年初時,蔣介石直接下令,把杜聿明的裝甲兵團擴編為第200師,轄兩個戰車團、兩個摩托化步兵團和一個戰車防禦炮團,副師長和參謀長分別是從南京潛逃出來的邱清泉和廖耀湘,向蘇聯購買的87輛9.5噸級重型戰車以及從德、美購買的500多輛軍用卡車(由廣州上岸運至內地)裝備該師。
進入1938年,日本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對中國內地城市的轟炸開始蔓延:西安、鹹陽、寶雞、蘭州、天水、洛陽、成都乃至寧夏都遭到日機的襲擊。其中位於西北腹地的蘭州是首要目標,因為新疆到蘭州到西安這趟線,是當時蘇聯援華的通道,蘭州屬於中轉站。至於對重慶的轟炸,因為天氣的原因一直在延遲。
中國空軍方麵,筧橋航校已經遷到大後方的雲南昆明和廣西柳州,繼續培養飛行戰鬥人才。在1937年秋冬的上海、南京等係列空戰中,中國的飛行員已戰死大半,戰機也損失殆盡。不過,現在又接收了一批來自蘇聯的戰機(伊-15、伊-16戰鬥機156架、SB-2轟炸機62架、TB-3重型轟炸機6架),這些飛機立即被裝備到中國空軍的4個大隊(第1、2大隊為轟炸機大隊,第3、4大隊為戰鬥機大隊)。與此同時,又來了一批蘇聯誌願飛行員。
前一年的10月26日,中國第一王牌飛行員、擊落日機最多的第5大隊第24中隊的劉粹剛在飛赴山西前線時,在黑夜中,因地形陌生意外撞到高平縣城樓而殉職。一個月後,奉命去蘭州接收蘇聯援助飛機的第4大隊長高誌航,在完成任務後,停留在河南周家口時,遭日機突然襲擊,沒來得及上飛機,當場犧牲。
所以1938年中國的首席飛行員,是前麵寫到的新任第4大隊長李桂丹。
第一場大空戰發生在2月18日。前一天,李桂丹才率第4飛行大隊由樊城機場轉赴武漢王家墩機場。當時,第4大隊隊員吳鼎臣正和戰友在飛機旁吃午飯,刺耳的防空警報驟然拉起,吳鼎臣和戰友用最快的速度鑽進飛機,迅速升空。
這一天,武漢上空晴朗,能見度非常好。
當吳鼎臣的戰機上升到3000米高度時,日軍12架重型轟炸機在26架戰鬥機的護航下飛臨武漢上空。
日機位置比中國戰機高,空戰時,居高者占優勢,瞬間即有一架日機俯衝而來,朝吳鼎臣的座機猛烈開火。吳鼎臣駕機迅速轉身,避開飛射而來的機槍子彈。日機也一個大轉彎,企圖從後麵繼續跟進射擊。吳鼎臣駕駛技術嫻熟,突然一個最小半徑的急轉彎,一下子出現在日機身後50米開外的地方。
這一下日機慌了。空戰時,最怕對手近距離出現在自己後身的視域死角。
吳鼎臣戰機上的4挺機槍同時開火,日軍飛行員中彈斃命,飛機失去操控後直線飛了一段,便一頭栽下雲端。
這天午後的武漢長空,不時有日本或中國的戰機被擊落。危急時刻,從孝感機場起飛的另一隊中國空軍加入戰鬥。
而吳鼎臣開始尋找第二個目標。
當發現一架友機正遭日機攻擊時,他拉動操作杆,回旋撲向敵機。此時中日雙方已陷入混戰。就在吳鼎臣快接近敵機時,不成想左機翼被友機撞掉,飛機一下子失去控製,向下墜落。危急時刻,吳鼎臣背著降落傘跳出機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