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4)(2 / 3)

沈陽那邊,天黑後,川島帶著他的中隊向柳條湖方向疾進。

他在距爆炸點3裏處的文官屯設立指揮所,隨後把河本末守派了出去,後者帶領7名士兵摸向柳條湖南滿鐵路段。這次爆破跟炸張作霖比,有個技術要求,因為石原後來補充了一個命令:爆破後,必須保證這段鐵路還能順利通過火車。石原擔心一線的士兵真的把那段鐵路炸飛。他想:如果真那樣了,又是何苦?本來炸鐵路就是找個借口,意思意思就行了,炸完了再修,那不是傻子麼?

石原的計劃“完美”了,“河本二世”有難度了。

河本末守估算半天,最後決定使用40小包黃色炸藥。量不大。出發前,今田新太郎說,再加2包吧。

河本在鐵軌邊埋好炸藥。他看表,指針指向1931年9月18日22點25分。後來,花穀正用“明月落入高粱地,疏星點點,長空欲墜”來形容此夜。

河本起爆了炸藥。隨後向文官屯的川島中隊、虎石台大隊和沈陽特務機關同時發去電報,內容一樣:“東北軍炸毀柳條湖南滿鐵路,我中隊為保路護僑,決定向敵人進攻!”

永田鐵山幫忙提供的老炮發揮了作用,炮彈呼嘯著飛往北大營。雖然不怎麼準,但動靜大。一陣炮擊後,川島正和今田新太郎拔出軍刀,跳到最前麵,指揮南滿鐵路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第3中隊(虎石台路段中隊)的180名士兵,率先向北大營發起了進攻!

九一八事變就這樣爆發了。

今田還真有兩下子,加完2包炸藥後,量正好,把該段鐵路枕木炸毀,鐵軌隻是輕微有點彎,所以20分鍾後從長春那邊開來的火車,在震動了一下後,仍安全地通過了柳條湖鐵路。

得到爆破成功的消息後,坐鎮沈陽特務機關的板垣和花穀立即向旅順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和東京的陸軍大臣南次郎發去急電:

18日晚22時半許,暴戾之東北軍在沈陽北大營以西破壞南滿鐵路,襲擊我守備隊,與我前來之一部發生衝突。據報告,沈陽獨立守備第2大隊正向現場出動。

隨後又發出第二封電報:“北大營之東北軍炸毀南滿鐵路,其兵力有三四個中隊,隨即逃入兵營。我虎石台中隊晚11時過後正在與北大營之五六百敵軍交戰,並占領其一角。但敵軍正在不斷增加機槍和野炮。我中隊正在進行苦戰。野田中尉身負重傷!”

南次郎陸軍大臣接到電報後,下意識地鬆了一口氣,事件到底還是發生了。

建川美次在哪兒?

他喝多了,正在菊文酒館睡覺。他是真喝多了,還是假裝喝多了,已經不重要了。曆史現在已經把他忽略了,石原和板垣成了日本陸軍真正的主角。

事變爆發前不久,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才趕回旅順。

此前十來天,這位司令官一直視察南滿鐵路的日本駐軍。他的參謀長三宅光治一字一句地念板垣發來的電文。關東軍的參謀們都圍在他身邊。剛剛上任一個來月的本莊,有一種親曆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件的感覺。遺憾的是,整個計劃他並不清楚。

還有別的對策嗎?有人在本莊耳邊說。他一看,是石原莞爾。

事變爆發時的關東軍主力是多門二郎的仙台第2師團,師團司令部在遼陽,兵力分布在旅順、沈陽、長春、公主嶺、海城、鐵嶺、鞍山等地,實際兵力10,400餘人。此外,在南滿一帶,有6個獨立守備大隊,接近5000人。加上憲兵、警察、在鄉軍人、武裝僑民,總人數有20,000多人。

駐沈陽的,是這個師團的平田幸弘第29聯隊。

在板垣的調遣下,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長島本正一率其他中隊投入進攻北大營的戰鬥。這名一直不知道行動計劃的大隊長,還有點反應不過來。板垣又以關東軍司令部名義,把守衛在鐵嶺的獨立守備隊第5大隊調來,淩晨4點加入進攻。隨後,又令平田聯隊進攻沈陽。

駐北大營的是東北軍第7旅,但旅長王以哲沒在營中,營地裏的最高指揮者是該旅參謀長趙鎮藩。遭到日軍突襲後,趙鎮藩急報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問怎麼辦,打不打。

榮臻一個電話掛到北平,但沒找到張學良。他給北大營的回複是:先別還手。

張學良當然沒從人間蒸發,當今田新太郎和川島正帶著一百多日軍打北大營時,他正在前門的戲院看梅蘭芳演戲,後來總算被榮臻聯係上了,張也慌神了,馬上召集部下商量對策。

張學良得到的第一個信息是榮臻的“日軍進攻北大營,怎麼辦”。日軍當然不是衝著青菜去的(東北軍在北大營種了很多菜),也不是要搞點營房住住。北大營放了一個旅,任務是衛戍沈陽,日軍打北大營,最終目的當然是驅逐和消滅這裏的東北軍,然後占領沈陽。這是個簡單的邏輯判斷。

張學良能不能判斷到這一步?

沒法說他不能。那麼好,日軍要占領沈陽。到這裏,事件的發展將會分岔:占領沈陽後,日本人隻有兩個選擇:A.就此打住,跟中國人談判,解決“中村事件”等懸案,順便提一些新條件,進一步獲取權益;B.是一個大行動的開始,打下沈陽後席卷東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