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把神話變成現實
手機,電視,飛機……這些對我們而言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但是,你如果讓愷撒來到華爾街上,看到大家對著一個小盒自言自言,遠在大洋彼岸的人就聽到了你說話,他一定會覺得你是個有著高明法術高明的人;如果你讓喬治·華盛頓看電視,他會覺得這樣一個小盒子裏麵竟然能裝下大活人,還能裝下非洲大象,他一定覺得那是神話裏的魔法盒子……總之,不管是電視,電話還是飛機,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一切事物在很多年以前都未曾出現。
現在的我們也很難想象,如果家裏沒有了電話,出門沒有公交車,周圍沒有電影院,工作中沒有電腦……那世界一定亂了套。所以,十八世紀的人們不斷開動腦筋,發明創造各種創造奇跡的事物。
最早創造奇跡的人名叫詹姆斯·瓦特,他是蘇格蘭人。有一天,瓦特和平常一樣在火爐上放上一個灌滿水的水壺,然後靜靜坐在旁邊等待水壺的水燒開。這時,水開了,壺裏發出了呼聲,白色的水氣呼呼地冒了出來。這時候,細心的瓦特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這個細節可能我們平時都見過,但或許我們誰也沒把他當回事,那就是水蒸氣把水壺蓋子頂了起來。
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發現,卻讓瓦特獲得了靈感。他認為既然水蒸氣可以將水壺的蓋子給頂開,那麼,水蒸氣應當也能將別的東西推動起來。於是,瓦特仔細鑽研起了這項發現。最終,他運用水蒸氣動力頂起活塞的原理,發明了蒸汽發動機。瓦特發明的這個機器利用水蒸氣的動力,推動車輪轉動,從而使得機器運作,產生動力,可以推動車輪和其他一些東西運動。這個發明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瓦特也成了著名的人物。
後來,一個名叫史蒂芬森的英國人對瓦特發明的這個蒸汽機進行了改良。原來,瓦特發明的機器雖然可以推動別的東西,但它本身並不會動。所以,史蒂芬森想了個辦法,讓這個機器自己也動起來。他的方法其實並不難。他給蒸汽機裝上了輪子,讓輪子在蒸汽機本身的運動中運行起來。這個裝上輪子的蒸汽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車頭。
蒸汽機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被應用到了交通上。一開始,這種模樣古怪,體型笨重的火車頭被安裝在了美國的軌道上,拖著幾節車廂在鐵軌上“呼哧,呼哧”地前行。它當時跑得並不快,甚至沒有一輛馬車跑得快,它跑得也不遠,不過也就幾千米的距離。可是蒸汽機車的發明的確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大進步。
再後來,一個名叫羅伯特·富爾頓的年輕人覺得蒸汽機應該還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既然蒸汽機可以安裝在火車頭上,那麼一定也可以安裝在別的交通工具上。於是,富爾頓將蒸汽機安裝到了輪船上,他覺得利用蒸汽機推動船槳運動,一定比人工劃船更加便捷,省力。
可是,當時人們對他的這個想法都不欣賞,紛紛嘲笑他,還把他造的這種船稱之為“富爾頓的蠢物”。但富爾頓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繼續研究,終於,他造的船順暢地航行在河麵上,而且速度還挺快。這讓嘲笑他的那些人無地自容。富爾頓為自己的這艘船起名為“克萊蒙特號”,這是人類交通史上的一次重要進步。
蒸汽機的出現隻不過是人類創造奇跡的一個開端而已,之後,人類屢次創造奇跡,發明了許多在之前人們想都未曾想到過的東西。
電報機就是其中的一項。以前遠距離的人們交流很不方便,不像我們現在,有網絡、電話、手機,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說話,那個時候的人們隻能通過寫信來傳遞信息。這種方式即耽誤時間,也很不方便。
電報機的發明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發明電報機的是一個叫摩爾斯的美國人。但是,摩爾斯的職業卻是一位畫家,但他熱愛發明。經過長時間的潛心鑽研,摩爾斯利用電流與電線之間的輸送和轉換發明了電報機。我們經常在戰爭片中看到這種電報機。一個士兵坐在桌前,不停地按著一個按鈕。如果你以前不明白他這是在幹什麼,那麼聽了我的描述之後你就清楚了。
他每按一次按鈕,就可以阻止電線中的電流傳播。當他短按一次,電流就發出一聲短的“嗒”聲,他長按一次,電流就發出長的“嗒”聲。人們用圓點表示短的嗒聲,用表示長的嗒聲。不同的字母對應著不同的圓點與橫線的組合。這樣,人們根據這些圓點和線來拚出電報的具體內容了。
當年,摩爾斯在發明電報機後,用它發送了第一封電報,內容是:“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他把這封電報從美國的巴爾的摩發送到了華盛頓。
可是電報機雖然能夠快速的傳遞訊息,但依然無法解決人類和遠方親人直接對話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被一個叫貝爾的人解決了。貝爾發明了電話
電話的出現,讓人類之間的距離大大地縮短。無論你和朋友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隻要你們都擁有電話,那麼你們就可以快速地通上話,而且隻需要撥出號碼就可以,不需要像發電報一樣,還要記住字母所對應的特殊符號。
有一個創造奇跡的人名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他一生有著許多偉大的發明。但他有一項發明,將人類的世界徹底的點亮,那便是電燈。自從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人類就讓夜晚告別了黑暗。如果沒有電燈,那麼聖誕節我們就無法用美麗的彩燈來裝飾在聖誕樹,我們在夜晚也無法欣賞美麗的霓虹燈裝飾而成的高樓了。
收音機由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三色的交通信號燈是加勒特·摩根的發明,他們的發明讓人類的曆史一小步一小步地前進。還有一項發明不得不提,那就是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
人類一直想如鳥兒一樣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可是這個夢想一直沒有成真,無數次的失敗讓人類認為飛翔隻能是鳥兒的專利。隻有傻子才相信,人類可以像鳥兒一樣飛。可是萊特兄弟就是有這樣一股“傻氣”。他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實驗。終於,1905年他們的努力有了回報。他們發明的飛機在這一天,用了38分鍾3秒,飛行了39公裏!萊特兄弟實現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這真是一個偉大奇跡。所以,現在我們才有可能早上從華盛頓坐飛機出發,下午就能到舊金山了。
偉大的奇跡還在不斷地創造中。因為有了這些奇跡的發生,人類的生活越來越方便。現在,人類追求奇跡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滯,隻是有的時候,我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同時,也會時想到,在這個屢現奇跡的時代,人們真的就要比之前的人類生活的更加幸福嗎?
我們現在雖然可以足不出戶就和遠在他方的人視頻,聊天,可是我們也缺少了動筆寫信的那份激動心情;我們雖然能夠乘坐飛機,一天之內到達好幾個地方,但同時我們也丟失了旅行看沿途風景的機會;在這個出現奇跡的時代,我們失去了純淨的空氣,不能再夠享受騎馬穿越鄉間小道的樂趣了。
【藏寶箱裏的日記】—— 摩爾斯電碼對應符
A .━ I .. Q ━ ━.━ Y━.━ ━
B ━... J .━ ━━ R .━ . Z━━ ..
C ━ .━. K ━ .━ S ...
D ━ .. L .━.. T ━
E . M ━ ━ U ..━
F ..━. N ━. V ...━
G ━ ━. O ━ ━━ W .━━
H .... P .━ ━. X ━ ..━
0 ━━ ━━ ━ 1 .━━ ━━
2 ..━ ━━ 3 ...━ ━
4 ....━ 5 .....
6 ━.... 7 ━ ━...
8 ━ ━━ .. 9 ━━ ━━ .
第六回 蒸汽機轟隆隆地來了
說到革命,你或許會想到戰爭,美國的獨立運動,法國大革命都是在戰爭硝煙中走出的革命。但是,我今天要講的工業革命,卻是一場沒有戰爭的革命。其實,我們在上一節已經提到了——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富爾頓發明的蒸汽輪船、愛迪生發明的電燈還有萊特兄弟的飛機等這些都屬於工業革命的一部分。盡管這場革命沒有戰爭,但是,他與革命戰爭一樣,讓世界變了個樣。甚至,他比戰爭的影響還有大。因為戰爭隻能改變世界的局部,可是工業革命的影響能夠波及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上,它的影響力可遠要比戰爭巨大的多!
現代社會裏有許多工廠,這些廠每天都在生產我們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它們對人類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最早的工廠是在什麼時候建立的呢?
世界上第一家工廠就是在工業革命期間建立的。當時英國興建了生產布料的工廠,隨後英國人又開始建造生產有軌電車和軌道的工廠;慢慢地,各式各樣製造新鮮有用東西的工廠,就像雨後的春筍一樣出現在了英國的大地上。
在英國的工廠裏產出了許多世界其他地方沒有的東西。因此,其他需要這些物品的國家都需要到英國來購買。一時間,工廠就像一個巨大的吸金機器,讓英國變得越來越富有。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看到英國因為工廠而變得這麼強大,都十分羨慕。於是它們也紛紛仿效英國,開始在自己的國土上修建工廠。先是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法國、意大利、德國等。日本、美國等緊隨其後。
隨著工廠在世界各國的建立,工廠裏生產出的大量生活用品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商店裏擺放了大量的布料、家具、食品可以讓人們盡情地選購。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還不能將這次改變為“革命”。它之所以被稱為革命,還與我接下來要講的事情有關。
工廠不斷被建立起來。但是,工廠可不是魔法箱子,自己能往外頭吐現成的商品。工廠裏的商品都需要工人來生產。而且,成立的工廠越多,所需要的工人就越多,所以,這些工廠的主人便需要招收工人來他們的廠裏幹活。這些工人大多來自農村,他們原來都是耕種土地的農民。當他們到工廠裏做工以後,土地便荒蕪,沒有人再種莊稼。
利用大量的工人和機器流水作業的方式,快速地生產出大量的產品,這樣的工廠很快就將一些家庭手工作坊打壓了下去。家庭作坊以家庭為單位,在工廠出現以前,人們在自己的家裏生產一些簡易的蠟燭、毛衣、肥皂等小商品拿出去銷售。可是隨著工業革命浪潮席卷而來,這些家庭作坊再無法與工廠抗衡,紛紛倒閉。
失業的手工作坊主為了生存,就需要走出家庭,前往城市打工。工廠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當然,為了提高產量,工廠也需要聘請大量的工人去工廠裏工作,就這樣,鄉村裏的一些農民也會到城裏的工廠打工,為了離上班的地點近一些,人們都紛紛在城市居住,城市的人口開始逐漸變得擁擠,。
城市裏住的人多了,交通自然也就變得擁擠起來。許多工人為了節省到工廠上班的路上時間,往往住得離工廠很近。這樣工廠周圍的土地上,人口的密度就變得越來越大。之後隨著電車的普及,以及其他類型交通工具的不斷普及和發展,人們才不再局限在工廠附近住。就這樣,隨著人們在城市裏活動的範圍半徑越來越大,城市也就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第二個重大的變化。
除此之外,工業革命的影響還波及到非洲、印度、朝鮮還有海地一些地區,雖然那些地方並未建造工廠,可是工業革命的對那裏的影響同樣不小。道理很簡單,工廠加工產品需要原料,而這些原料在非洲、海地等地區十分豐富。例如非洲的樹木、印度的棉花,還有海地的甘蔗,等等,正是這些豐富的原料將工業革命吸引過去。就這樣,全世界都被卷進了工業革命的浪潮中。
可是,那些進入了“工業化”的國家,並沒打算和和氣氣地向原料國購買原料。他們帶著士兵和大炮,強行占領了這些原料國,霸道地將這些國家劃進了自己的領土之內,也就是所謂的殖民地。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越來越熱烈,對殖民地的占領也越來越瘋狂,非洲許多國家都成為了那些工業國的殖民地。工業國通過對殖民地的瘋狂掠奪,來達到自己國家強盛的目的,當時,這些殖民地的人民生活的十分困苦。
不過,工業化國家占領殖民地,也為當地帶來了一些進步,例如工業化國家的先進醫療水平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等等,都隨著殖民傳入了當地。殖民地的原住民生活也因此發生了一些改變。不過,殖民地的居民對外來的入侵者畢竟心懷怨恨,工業國在他們的土地上修建工廠,造成了當地的汙染嚴重;殖民國的掠奪常常會引起當地原料緊缺,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了許多的不便。所以,世界上許多殖民地紛紛起義,他們要爭取一個自己獨立自主的環境。
關於工業革命就探討到這裏,我們要從這一節中學習到,工業革命給世界所帶來的衝擊有好有壞,例如雖然工業革命使得一些國家變得富強起來,但它所導致的環境問題直到今天仍然讓人們頭疼不已。
【藏寶箱裏的日記】—— 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
1765年 哈格裏夫斯 珍妮紡紗機 (開始的標誌)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鈕考門 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斯·哈格裏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鈕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造出用蒸汽機做動力的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弗萊·戴維 礦工燈
1825年 史蒂芬孫 發明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