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將軍,你領這兩千人馬在這裏警戒,我和公績去請見諸葛先生便可了。”
三日之後,孫策領人來到了隆中,也是孫策此行的目的,為東吳謀一個相才。
“這!主公三思啊!”
黃忠猶豫不決,現在是在劉備的地盤上,孫策隻帶了淩統去,黃忠還是怕出現什麼意外。
“我意已決,黃老將軍放心就是,現在孫劉合盟已定,劉備保護我都還來不及呢,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來的。”
孫策現在是要去請諸葛亮,不是去攻打城池,要給足了諸葛亮麵子。
名人都是有那麼點傲氣,以至於劉備三請才出山。
“諾!”
黃忠不在勸說,退後一步,馬上安排兵馬進行部署。
孫策點了點頭“公績,我們兩個也徒步上去吧!”
孫策要把麵子給足諸葛亮,走點路,對於常年征戰的武將來說,不算個事。
過了半日,孫策和淩統來到了諸葛亮的住處。
小橋流水人家。
諸葛亮的住所是建立在一個小湖之上,冬暖夏涼。
孫策暗道,這諸葛亮很會享受,也側麵反映出諸葛亮的一些智慧。
“咚!咚!”
淩統過來敲門。
過了半會,一名書童走了出來,躬身道:“兩位居士有何事?”
“我們是來見你家先生的!”
孫策上去一笑回道。
“哦!原來如此,不過對不起兩位居士了,我家先生早在半月前就出遊探親去了。”
小書童歉聲道。
“那你可知你們先生何時回來啊?”
淩統急忙一問,他知道孫策這一大操作,可都是為了奔這什麼臥龍來的,現在沒有見到人,淩統心有不甘。
“這我就不知了,先生去遊學,有時半月便回,有時半年也不回一次。”
小書童搖了搖頭道。
淩統看向孫策,看孫策要如何,是走是留。
“小先生,我們是來送給你家先生信的。”
孫策上前走來,從他胸前取出一封信件。
對於諸葛亮避而不見,早就有所預料,也早有了應對辦法。
“哦,信嗎?”
小書童驚疑,看著孫策手中的信件,信件的署名是子瑜兩字。
這已經超出了他的應對範圍了,書童知道這是他先生兄長的信。
孫策在來之前,就已經托人叫現在在東吳從事的諸葛瑾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以此由頭來接見諸葛亮。
“小先生還是把信件拿進去吧,相傳你們家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想你家先生一定有什麼神通看到這信件的。”
孫策給了書童一個台階下,也是給了自己的一個回旋的餘地。
書童接過書信,就進了房間內。
“我家先生有請。”
過了半晌,匆忙走出,來請孫策淩統兩人入屋。
孫策微微一笑,果不其然,這諸葛亮還真是如此,不想見客,也可能是待價而沽,不想輕易投人麾下。
孫策有了諸葛瑾這張牌才見到的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禮節必不可少,諸葛瑾是作為諸葛亮的兄長,諸葛亮不想見孫策,也是得見了。
至於信裏的內容,也就是諸葛瑾如何的誇讚孫策了,勸諸葛亮去東吳,必會得到重用,用武之地之類的。
屋內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出來迎接孫策兩人,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孫策定眼一看,這就是被智化的諸葛亮了。
“實在抱歉,不知將軍從千裏之外而來,還拒之門外,是孔明的不是了。”
自己的哥哥在孫策手下做事,諸葛亮也是要給孫策麵子,不然回去給自己的哥哥帶小鞋,那就是自己的過錯了,連忙道歉。
“孔明先生見外了,像先生這樣的名人雅士,來找先生的人,肯定是多了是,如不是出學遠遊,肯定是那的清淨了。”
孫策也是不說破,也是諸葛亮對孫策人情世故的考察。
“坐!我們慢慢談,至於將軍的來意,兄長在信中已經明言。 ”
諸葛亮親自為孫策淩統倒茶,諸葛亮對當世之事也是了如指掌。
孫策的威嚴,勢力也都是一清二楚。
孫策見狀也是覺得有戲了。
“我也是聽聞子瑜先生說先生有高才,還在子瑜先生之上也,所以就不遠千裏來請先生出山,平定江山,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