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起身,目視諸葛亮道。
孫策也沒有遮遮掩掩了,諸葛瑾給他開路了,現在他就明言了。
“將軍抬愛了,亮何德何能也!將軍的願望,亮幫不到也!”
諸葛亮也是直視孫策說道。
“我為君,君為相!天下可定,孫策說到做到,絕不會做出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之事。”
孫策開出籌碼,也做出保證,打消諸葛亮的後顧之憂。
“將軍多慮了,亮說的不是之事,是亮能力不足,不足以定天下。”
孫策聽到這話,眼睛微眯,這是諸葛亮拒絕了自己。
“先生乃曠世奇才,我有先生相助,十年可定天下,莫不是先生還有感這漢室嗎?高祖也是奪大秦江山,先生應該也看的開吧,現在百姓疾苦,最快結束戰亂才是最好的選擇,先生之才,我深知,為何不能助我呢?”
孫策還是不太死心,相信諸葛亮也能看出本質來。
“將軍話都說到這地步了,我也隻能明言了。”
諸葛亮何等聰明,自然聽出了自己要是不答應,可能會有性命之憂,孫策現在亂拿個借口就能把他給滅了。
孫策也是真不想讓諸葛亮資敵 ,實在不行,就把諸葛亮綁回江東,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為他人所用。
“請先生明言!”
孫策慢慢平複內心的激動。
“亮雖有些學識,但現在天下大勢已定,亮也難有作為了。”
諸葛亮放下茶杯,輕搖羽扇。
“先生何意?”
孫策見諸葛亮也不像是要騙自己的樣子,問道。
“亮覺得,天下定會三分。”
孫策也是坐下來,認真聽諸葛亮的見解。
“亮以為,不日將軍定會攻下交州以及青州,將軍就占有了徐、揚、青州和交州四地,又有長江天險,進退有餘,休養生息幾年,再圖謀中原之地。”
“然,在將軍備戰的時段,北方曹操也可平定北方,劍指江南。”
“將軍和曹操都有此大勢,劉備也必不會善罷甘休,劉備有皇叔頭銜,益州劉璋父子也是屬於漢室宗親,也會迫於將軍和曹操的壓力結盟,占據益州、荊州和漢中,看似劉氏勢力最為弱小,但是也是最影響戰局的一方。”
“如是將軍勢大,劉氏就與北方曹操聯合,共禦將軍,如是曹操得勢,將軍也會和劉氏聯盟,共抗曹操,這就會達到一個平衡,那天下就是三國鼎立了。”
“如此天下大勢,豈是亮能挑動的嗎?”
孫策深吸一口氣,人的名,樹的影,這諸葛亮和三國發展的預見差不多。
“人定勝天,先生既然已經預見了天下大勢,肯定也是有解法了吧。”
“亮無解!人算不如天算。”
諸葛亮苦笑一聲。
“既然先生意已決,我也不再強求了,但是我還是覺得人定勝天,我能勝這天下大勢。”
孫策鬥誌昂揚,也看開了,諸葛亮既然不想來給自己效力,那自己也就不強求了,手下見真章。
“亮知道,孫策將軍勝不了這天,但是將軍你能!”
淩統聽了諸葛亮這自相矛盾的話,頭都大了。
孫策卻是心裏大驚,拳頭捏緊 這諸葛亮話裏話外的意思,孫策有些毛骨悚然。
“先生說這話,很矛盾啊,孫策不就是我,我不就是孫策嗎?”
孫策和諸葛亮相視對笑。
“亮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將軍放心。”
諸葛亮表明了自己的意向,不會和孫策對著幹,不會從政了。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告退了。”
像諸葛亮這等人物和自己保證了,也就真的不會再從政了,孫策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那我送送將軍吧!”
“先生請回!”
孫策諸葛亮淩統出了房門,孫策示意諸葛亮回去。
“好!好!”
諸葛亮轉身回走,搖頭喃喃自語道:“我知前程,曉往事,今天看到了將軍你,未來卻是漆黑一片。”
“將軍慎重!三國之所以是三國,將軍要清楚啊!莫要車馬離道。”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