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烏孜別克族飲食文化(3)(3 / 3)

烏孜別克族的喪俗活動也是隆重的,但是飲食並不豐富,一般親人去世的三天內,烏孜別克族喪家是不做飯的,而是由左右鄰舍提供,主要有饢、油餅、抓飯、薄皮包子等。在親人去世的第7天、第40天和周年家裏都要舉行“乃孜爾”(祭祀)時,一般用抓飯、茶水和饢招待去吊唁的人。在過“乃孜爾”時,不收任何禮品,給吊唁的人提供食物,被認為是施舍的行為,因而喪家不會收禮。

四、主要節日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主要是伊斯蘭教節日,如古爾邦節、肉孜節和聖紀節。這些節日的時間、禮俗與其他伊斯蘭民族基本相同。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烏孜別克族盛大的傳統節日,古爾邦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婦女要趕製糕點、炸饊子、購買過節的糖果,有的還要給小孩做新衣服,忙忙碌碌為節日做好一切準備。節日的清晨,成年男子沐浴後去清真寺做禮拜,接著去上墳,緬懷死去的親人。回到家後,開始宰羊煮肉,有的家庭還有宰牛和駱駝的,並在桌子上擺上饢、饊子、糕點、糖果、水果、幹果,還有煮好的羊肉,迎接客人的到來。過節的第一天,晚輩要帶上禮品去老人家裏拜節看望長輩。節日裏人們身著民族盛裝,敲起納合拉鼓,吹起嗩呐,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節日裏人們還相互拜節,相互祝賀,很多人由此消除往日的隔閡。

肉孜節

肉孜節是烏孜別克族的重要節日,烏孜別克族穆斯林要封齋一個月。齋月裏成年人都要封齋,封齋滿一個月後,舉行開齋儀式,進行慶祝,要做各種好吃的食品,一般要宰殺牛羊,炸油餅和饊子,歡度節日,親友鄰裏要互相拜節問候。

節日的前幾天,烏孜別克族人往往要打掃衛生,製作各種油炸食品和糕點,以款待賓客。節日那天,人們普遍要洗澡、理發、穿新衣,然後到清真寺做節日禮拜。禮拜結束後,人們可以走家串戶,向親戚朋友拜年祝賀,與左鄰右舍互致問候,共度節日。在歡慶節日期間,常常舉行群眾性的文藝演出活動,人們載歌載舞慶祝節日。

聖紀節

聖紀節又稱毛吾來提節,每年伊斯蘭教曆的3月12日,一些烏孜別克族群眾都要舉行誦經、讚聖、講述穆罕默德的曆史等活動,以紀念這個節日。

“諾魯孜”節

“諾魯孜”節是烏孜別克族的春節,也是最為隆重的民族傳統佳節之一,每年陽曆3月21日或22日舉行。節日前夕,人們要做抓飯、炸饊子、做點心、打饢和製作各種味美的食品,到商店購買糖果、水果,並要把房子的裏裏外外打掃幹淨,有的還要給孩子做新衣服,姑娘們則要穿上花裙子,戴上“吉連姆”花帽(地毯式圖案花帽),大家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舉行文藝演出,慶祝節日。節日的第一天,大家還相互拜節,祝賀在新的一年裏更加健康,更加幸福,獲得更大的豐收。在農村,人們要舉行一種稱為“蘇麥萊克”儀式的傳統聚會。聚會通常是以鄉村為單位進行,全村的男女老幼集中在一個院落裏,圍成一個圓圈,中間架著數口鍋灶,由許多婦女共同熬製一種以青麥苗為主要原料的稱作“蘇麥萊克”的甜粥食品。傍晚,人們一邊熬粥,一邊彈起彈布爾、都塔爾,打起手鼓,在歡樂的樂曲聲中,青年男女爭先上場,跳起歡樂的民族舞蹈,預祝風調雨順、人畜兩旺。琴聲、歌聲、笑聲交織在一起,響徹夜空,直到次日清晨。這時,由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者出麵,將熬好的甜粥分盛給大家,每一位烏孜別克穆斯林都將“蘇麥萊克”視為最珍貴的食物。據說,這種習俗源於古突厥民族的春節,為紀念本民族從事農業的先民而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