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拉瑪沙木薩”
“卡特拉瑪沙木薩”是烏孜別克族的一種又香、又酥、又富有營養的包子,色焦黃,悅目可口。其主要原料有植物油、麵粉、羊肉、洋蔥、胡椒粉、鹽等。
羊肉餡的做法和要求和“麻依莎木薩”的餡相似,但是麵皮的做法卻不一樣,形狀也不同。麵和好、餳好後,要把麵擀成大張的薄餅,然後在上麵均勻地抹上植物油,再卷起來,用刀切成小段壓扁,擀成直徑約10厘米的圓形麵皮,將肉餡包在裏麵,做成三角形,放在烤箱裏烤成焦黃色即可。
“卡特拉瑪”意為千層餅,“沙木薩”意為烤包子,用做千層餅的方法做麵皮,做出的包子其味道可想而知了。一般來了客人烏孜別克族主人都會做這種美食待客。
(二)待客食俗
烏孜別克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到烏孜別克族人家做客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對於客人的到來,烏孜別克族人會用隆重的禮節來歡迎。客人到家後,要讓客人先進屋,並坐在上席,隨後,主人會拿出毛巾、水壺、接水盆,讓客人在座位上洗手。接著,端奶茶或者是清茶,拿出自己做的饢、點心、餅幹、各種幹果、水果糖、奶油、蜂蜜等食品,有的還熱情地往客人的奶茶裏泡饢,讓客人吃好。在夏季,還會拿出瓜果。主人還要陪客人聊天,讓客人安心喝茶。如果是遠方來客、久未相逢的朋友或重要客人,主人還要宰羊煮肉招待。一般的客人到來也會為其做抓飯、拉條子、薄皮包子等美食招待。季節不同,客人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做的飯也不相同,目的是讓客人吃得合口味,吃得香,這樣主人會感到滿意和高興。
吃完飯,主人收拾完桌子上的東西,接著還要燒茶,重新拿出饢、點心、餅幹、幹果等,還要重新切瓜,上水果,讓客人消消食,喝點茶,吃點水果。除此而外,能歌善舞的烏孜別克族主人還會拿出樂器,為客人演奏烏孜別克族民歌,有時他們自演自唱,家中的小孩還會為客人表演節目,讓客人與他們同舞同樂。主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客人感到高興,拿出最好吃的東西讓客人滿意。
熱情待客是烏孜別克族的傳統習慣,當他們得知客人要來時,就會做充分的準備,一些好吃的東西寧可自己不吃也要拿出來招待客人。他們說,這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不能破壞。除了用豐富的食品招待客人外,臨走時還要給客人贈送一些土特產,對遠道來的客人還熱情挽留,若客人留宿,主人將會把最好的被褥給客人使用,使客人吃好、休息好。這都表達了烏孜別克族的熱情好客的性格。
(三)婚喪食俗
烏孜別克族的婚禮十分隆重而熱烈,結婚的儀式一般在女方家舉行。在舉行婚禮之前,按照穆斯林的習俗,要舉行“尼卡”宗教儀式,這個儀式也就是宗教上的婚禮。在舉行尼卡時,主持儀式的阿訇要看新郎和新娘由民政部門頒發的結婚證,並宣讀結婚證上的內容,之後才為新郎新娘念經祈禱,願安拉保佑他們幸福,白頭到老。在“尼卡”儀式上,新郎新娘要同吃在小碗裏蘸了鹽水的兩塊小饢,這表達了新郎和新娘忠貞的愛情和白頭到老的決心。“尼卡”在清晨舉行,男方的人家到來後,女方家要做幾個菜,還備有饢、茶水及水果,招待男方來的客人,吃完飯才開始舉行“尼卡”儀式。“尼卡”雖然是喜慶儀式,但不唱歌,不跳舞,參加的人數較少,隻有雙方的直係親屬參加。“尼卡”儀式舉行完,下午才開始舉行婚禮。
烏孜別克族的婚禮要準備豐盛的食品,男女雙方家庭都要宰羊煮肉、做抓飯、打饢、炸饊子,做點心,還準備豐富的乳製品和糖果、水果招待客人。一般把十幾種食品擺在長長的餐單上,餐單鋪在地毯上,人們圍著餐單席地而坐,邊喝茶邊吃各種食品。現在條件好了,許多人在宴會廳舉辦婚禮,其食品更加豐盛,一般有十幾個菜肴,有大盤雞、紅燒魚、庫爾達克(牛肉或羊肉燉土豆、黃蘿卜)、土豆絲、炒烤肉、皮芽子炒肉、辣子肉絲等,還有薄皮包子、烤包子、饢以及各種幹果,顯得十分豐盛。
婚後的第二天,新娘要辦“吉爾克派克”(一種娛樂的聯歡會),邀請親朋好友載歌載舞進行慶賀。在男方家過一兩天後,新郎新娘的父母要舉行“恰裏拉爾”(一種專由老年人參加的答謝會),宴請雙方的家長和友人,並互相贈送禮物表示答謝,增進雙方的友情。這樣才算婚禮結束。在舉行儀式或是聚會時,都要準備各種飲食來招待客人。其中有肉食、蔬菜、水果、饢、茶水、幹果、乳製品、果醬,這些豐富的食品既代表了主人的熱情,也有對新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