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老二(1 / 3)

陳家院子和董家院子同屬一個村子,相隔著一條鐵路,鐵路是通往某個軍工廠的專屬通道。兩個院落算是火車到達終點站的前的最後一道風景了,但沒有乘客會在綠皮車廂裏麵,空落落的硬座車廂拖進拖出,沒有好奇的陌生人會遭遇奇人和趣事。無人欣賞也自成風景油畫般掛在了牆上,不管有沒有人問津,畫裏的拾穗者剛彎下了腰;向日葵才剛耷拉下最後一片奄奄的綠葉。故事沒有一大籮筐,先前幾輩就定居於此的人,還是後來逃到這裏的,不外乎男人和女人,家丁興旺的,或沒幾個喘氣的,無聲無息。

雖說陳家院子和董家院子相隔一條鐵路,那般距離對孩子們來講也不是咫尺之距,站在鐵路的這頭伸過手就能摘一根董家院子的黃瓜,不是這樣輕鬆的事情。走出了鐵路,就意味著來到了一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任何不可想象的幻夢都有可能上演。孩子們夢見自己家的痰盂放在了院頭的茅坑邊上,立馬解開了褲帶,滋溜,暖流叫醒了多夢的孩子;從董家院子那片蘿卜地裏背起了一背篼的青頭蘿卜,朝著自己的家一路欣喜地狂奔。倘真的是如此,孩子們也不會成天到晚被看守田地的大人,從路這頭攆到了那頭。於是,在夏天演的最多的戲碼也就是警匪追逐的動作戲了。

跑落了隊伍的孩子,摔在了田地裏黑色的土壤上,又“嗚嗚哇哇”地痛哭起來了。不是摔疼了他,追趕的大人掛著凶神惡煞的表情一步步地逼近了。可憐的孩子嚇得顧不著看清眼前的田坎,盡是回頭巴望手拿棍棒的大人,聽著“哪家的娃娃哦?老子逮到了把你們的皮刮了,”一腳打滑,摔坐在了田地裏,壓扁了一大片的青菜。小孩抹著眼淚,看著漸進的屠夫又埋頭看看屁股下殘喘的求救之手,知道罪加一等,自己沒得救了。他,隻等著被拎著去見父母了,一起的孩子們卻早已經跑遠了。

大人見了哭得這麼凶、這麼委屈的孩子,又能怎麼樣呢?早前上演的追殺戲碼已經夠他自己偷樂一番了。

如此說來,兩個院子的孩子挺多的,他們常常穿行在錯亂的田埂上。要從陳家院子到董家院子,需要穿過一片寬廣的菜地,有一道綿延的坎連接著董家院子的一條巷子,貫穿了整個董家院子。

割開董家院子的小巷對孩子們而言,是通往了天堂。混熱的太陽透過了密密的竹林,吹在了整條小巷的路上,路邊石家戶人家蓋的小洋樓、平房,且幾乎每家每戶帶著一個小園子。園子圍牆圍了起來,孩子們沒有辦法,也沒有膽兒任意進出。魏家的園子伸出枝椏的櫻桃樹好歹也會生些個如花似玉、標致誘人的紅櫻桃,有意無意地勾引孩子饞嘴的欲望。孩子們更願意,也盼望著走在小巷,路過綴滿果子的樹枝,張開嘴,甜美的櫻桃順著他們的小心思乖乖地落入小嘴裏。“不怕賊來偷,就怕賊惦記”,夏天裏太多的小賊繞著那堵高牆,虎視眈眈地守望者紅豔豔的果子。

魏家也知道孩子們的小心思,櫻桃熟了,也會打落生在在深院的櫻桃,分給孩子們吃,但時時也會嗬斥爬上高牆的孩子。文家在小巷邊,與魏家斜對過,他家的園子裏沒有果樹,甚是一棵草也沒有,不知道裏麵到底有什麼?那個年代吃水也不用井了,他家的井是孩子們見到的第一口水井,真真實實的水井。壩壩電影裏,男女老少不都挑著擔子,到村口去汲水嗎?井不在村口,離門戶有上一段距離也是常出現在鏡頭裏的。文家的井口卻在門口,生在路邊張著一張大嘴。迄今為止,文家倒也沒有一人落入井口過。可能自家水井,彼此心裏相通,黑燈瞎火的天,不需要點一根火柴就能摸著黑,繞過它,回了屋子。

可憐了那些頑皮的孩子,偷得幾顆櫻桃,甩著“劈劈啪啪”的步子順著牆根兒往外跑,一口不通人情的井就這麼張著一張饑餓的嘴巴巴望著你施舍點兒吃的來填飽肚子,稍不注意就落入了深井,再等撈起來就成了僵硬的茄子——直挺挺的了。手裏捧著櫻桃,奔跑起來又突然刹住了腳的孩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呀”的一聲順勢把櫻桃拋到了井裏。

據他們說井裏的水一股鹹味兒,不知道所謂的他們是誰。家家戶戶安裝了自來水管,要麼打了鋼管井,誰還要擔著挑子,到井邊打水喝?站在井邊,不習慣的甚至頭暈,這個消息怕也隻能是從文家傳出來的。想必,太多的孩子看著辛辛苦苦冒著被嗬斥的危險偷得的果實落入一口不長眼睛的井,吝惜地探望深不見底的水井,垂下傷心地淚水染鹹了水井。稍稍年長懂事點兒的孩子會用樹杈把井口堵了,或去垃圾堆拾一塊木板蓋住井口,隔幾天,井口上什麼也沒有了。

不光是孩子受罪,同院子的大人也遭罪。晚上下了班兒,比不上市區有路燈的照明,農村裏隻能照著月色,沒有月亮的時候,僅能降低速度,憑著感覺,還得提防著吃人的嘴,火車轟隆隆地穿過了整個村子,井裏皎潔的月亮頻頻地閃動。月夜,水井沒有了淡淡的憂傷,抑鬱的黑暗之美,多了幾分黑夜中無聲吞沒生命的恐懼感。

從來不聽別人的建議,不顧別人的安危,文家一大家子不受同村人待見。文家人並不是都這麼不講情理,這口井是文家分了家後,老二家門口的。受了牽連,文家其他人也不太高興。不論是苦口婆心地規勸,還是舞刀動槍來真格兒的,老二要麼裝聾作啞,要麼拚了命蠻橫阻攔。村裏哪個人不看在心裏恨在心裏?哪一天自家的孩子落入了那井,喪了小命兒,豈不是遭罪受了?整個村子飯後的閑話,關於文家老二的最多了。燒香祭祖,求祖宗保佑自家小兒,想起了董家院兒的那口井,也不忘順帶向祖先抱怨一下,詛咒缺德的文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