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苷類逆轉錄酶抑製劑:有齊夫多定、地丹諾辛、紮西他賓、司他夫定和拉米夫定。其中齊夫多定仍是主要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藥,單用齊夫多定可減少病毒複製50%,其他藥物作用均不如齊夫多定。
(2)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製劑:主要代表藥物為奈韋拉平,可減少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脅人水平,但用藥後6~20周病毒變異對其產生耐藥性。
(3)蛋白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是最新出現的一類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藥,其攻擊病毒的不同部位,代表著艾滋病治療的一個新的時期,繼1995年第1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製劑沙奎那韋在美國上市後,相繼在巴西、端士、加拿大獲準,1996年又陸續上市了雷托那韋和英地那韋和奈非那韋蛋白酶抑製劑可阻止病毒複製約99%,其降低血漿中病毒較齊夫多定強,與逆轉錄誨抑製藥聯合應用兩者有協同作用。但其缺點一是口服後生物利用度不髙,二是可與血漿蛋白結合,阻礙其進入細胞內,影響在體內的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活性。
藥物的聯合治療(又稱為雞尾酒療法)具有許多優越之處,聯合2個或2個以上藥物同時應用,即可延長患者的存活期,又可減慢發展至艾滋病的速度和降低死亡率。另外為了降低治療的費用,也有報道應用減量療法或間歇療法,取得與常規劑量或連續療法相仿的效果。此外還提到,生長因子的順勢療法、由厭氧及褥氧微生物組成的有效微生物療法,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也有用激光照射、靜脈內銀離子輸入等可提髙機體免疫力報告。引人注意的是對中草藥的研究,如甘草酸、丁子香寧、夏枯草浸出物等、在實驗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進展。
21.艾滋病的預防
對全球控製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流行來說,極需的是要有有效的預防疫苗。至今已對20餘個疫苗進行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試驗,包括重組的活體媒介物疫苗、質粒疫苗、重組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蛋白疫苗、合成多肽類及病毒樣顆粒等,其中有些將進入生產前的臨床研究。
怎樣預防艾滋病呢?
“預防為主”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要從個人做起,在出國訪問、學習、旅遊的時候,尤其到艾滋病流行區域,日常生活方麵要特別小心,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不要與他人共用可能被血液汙染的剃須刀片、牙刷等。
(2)在流行區內不要接受他人的血液或血漿。作為預防性或提髙免疫功能的一般血液製品也最好不用,因為這些製品常有被艾滋病病毒汙染的可能。任何注射器,必須做到1次使用。
(3)不要與艾滋病患者密切接觸。嚴禁與自己配偶以外的任何人發生性接觸或類似的性行為。
(4)避孕套在預防性病上起著很大的作用。在預防艾滋病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傳播上,目前推廣使用避孕套。
(5)遠離毒品。不要吸毒或靜脈注射毒品。
22.什麼是梅毒
梅毒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其病原體為蒼白螵旋體,即梅毒螺旋體。梅毒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傳染病,主要傳染途徑為性交,約占95%以上,此外接吻、授乳、手術等也可傳染。少數可因輸入帶有梅毒螵旋體的血液或給梅毒產婦接生不慎感染。此外患有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引起胎兒發生先天性梅毒。
23.什麼是梅毒螺旋體
梅毒螺旋體是一類細長、柔韌、彎曲呈螺旋狀、運動活潑的單細胞微生物。生物學位置介於細菌和原蟲之間,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種類繁多。在1905年由美國人斯莎丁等發現,長約4~14微米,寬0.2微米,兩端尖直,有8~14個細密而規則的螺旋,每個螺旋整齊,間距1微米,喜好作縱向運動。
梅毒螺旋體對理化因素的抵抗能力極弱,對冷、熱或幹燥尤為敏感。幹燥1~2小時後即失去活性,加熱4111小時後也使其會死亡;重金屬如汞、砷、鉍劑和鹵素碘鹽皆可殺滅。這些藥物(如新砷凡納明、水楊酸鉍油等)在梅毒治療史上都曾發揮很大作用。
梅毒螺旋體與細菌相似結構上都具有細胞壁,細胞壁含有脂多糖和壁酸,並以橫斷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故青黴素在梅毒的治療上具有顯著的意義。青黴素可競爭性抑製黏肽水解酶,幹擾螺旋體中隔細胞壁和周圍細胞壁的形成,在極低濃度下,即可將其殺滅,但作用較慢,這主要與其代謝不活躍及繁殖速度遲緩(分裂1次約需30小時)有關。但螺旋體木會產生酶和質粒介導耐藥,所以尚未發現對青黴素產生抗藥性,這使得迄今為止,人們仍然應用青黴素來治療梅毒。
24.梅毒的特征
(1)根據病史、體征和化驗(包括梅毒血清實獫及梅毒抗體實驗)作出診斷。梅毒約分為三期。
一期梅毒:也稱硬下疳,多見於男女外生殖器部位,偶見於乳房、手指及口腔處,是螺旋體便入人體的初發皮疹。為圓形潰瘍,基底光滑,有清稀分泌物,觸摸邊緣有軟骨樣硬度,黃色至蠶豆大小,多為單個,可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硬下疳無痛癢感。
二期梅毒:為梅毒螵旋體進入體內後,經血液在全身播散,即俗稱為楊梅疹。可發生於全身皮膚黏膜處,其形態各異,皮疹為銅紅色,有埂潤,無痛癢感覺,易侵犯掌蹠部,外陰、肛門部出現扁平濕疣,並有梅毒性脫發及關節炎等症狀。
三期梅毒:出現於感染5~10年後,有樹膠腫、心血管、骨骼及神經係統病變。
25.梅毒的藥物治療
自從16世紀初梅毒傳入我國之後,明代霍學家就開始采用汞劑中的輕粉治療梅毒。直到20世紀初德國人伊力特研製了砷化合物——砷凡納明化和新砷凡納明,才開始有了特效的抗梅毒療法。
汞又稱為水銀。早在我國古代醫書中《神農本草經》中已記載用汞塗擦治病,清代《玉揪藥解》載“治疥癬痔、楊梅大瘡,滅白癩粉瘡”。《外科大成》還介紹汞(水銀)膏的配製方法:取朱砂、雄黃、銀朱各9克,水銀4.5克,先以黑鉛3克溶化。再加入銀水內如泥狀,其研勻,用紅棗肉20個,和藥末搗勻做餅。分作10個,每日用1餅,放在小口罐內燒煙,對患處熏之。本劑對下疳或楊梅結毒破潰不收口有效。清末民初有人配製“三仙丹”內含輕粉,內服來治療梅毒。在歐洲首先用汞劑治療梅毒是在1497年。其後時興時廢,至18世紀中葉,改良用法及劑量,而開創水銀療法治療梅毒的先河。在20世紀20~40年代原蘇聯的防治性病的機構仍未廢除應用汞軟脊塗擦皮膚來治療梅毒。
碘劑應用治療梅毒也有百餘年曆史。自1821年以碘治療梅毒性咽喉潰瘍獲效後,1831年有人釆用碘治療晚期梅毒獲良效。現今一直應用碘劑為治療梅毒的佐藥。
鉍劑在20世紀30~40年代是治療梅毒較好的藥物。它不像汞劑那樣有毒性,殺菌力也較汞劑強。早在1884年治療二期丘疹梅毒獲效。19世紀初有人發現酒石酸鉍鈉對螺旋體有殺菌力,並試用治療下疳,二期梅毒疹及晚期皮損獲愈合及消退。目前多釆用次水楊酸鉍油(簡稱鉍油)肌內注射。鉍劑可以殺滅螺旋體或抑製螺旋體的活力,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下疳患者接受鉍劑注射後24小時螺旋體消失。經5~6日愈合。鉍劑對各型梅毒都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