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性病和艾滋病猖獗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涉及曆史、社會、經濟等諸多方麵。在我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我國的地域廣闊,流動人口眾多。

(2)文化程度偏低和人群總體素質不高。

(3)暗娼活動猖獗。

(4)觀念的誤區,導致性解放、性生活觀念的改變。

(5)真正的危險是性的亂交,不潔的兩性關係帶來的最大危險就是性病與艾滋病的傳播。

(6)有相當一部分吸毒者釆取靜脈注射的方法吸食毒品,造成了艾滋病的感染傳播。

據統計,無論在哪個國家,如果發現有1個性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則性病的實際人數應為50~100人,如果這一估計可信,那麼實際上潛在的患者就相當可觀了。他們或許就在公共汽車裏坐在我們身邊,或許就在浴池裏和我們泡在一起,或許將在今天晚上帶我們出去吃晚飯。

11.恐怖的愛滋病

1981年美國科學家首次報道發現一種人類可怕的疾病——艾滋病,至今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一種幾乎比癌症還令人生畏的疾病,也有人稱它為“超級癌症”或“20世紀瘟疫”,認為患艾滋病是無法醫治的一種傳染性疾病。

12.艾滋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艾滋病”是四個英文單詞首字的拚音,國內也有稱之為“愛滋病"、“愛之病”的。80年代美國華人報刊中則譯為“愛死病”,其含義是由不正當的性愛

(性關係)導致可以致死的疾病。我國政府衛生部已將其規範為“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也就是說是一種免疫缺陷病。

據國外報刊報道,美國第1個艾滋病的病人是美國醫生艾榮利易斯在30年前(1969年5月16日)收治的1個名叫羅拔的15歲男性病人,因患不知名的疾病死亡。為了弄清死亡的原因,經過屍體解剖檢驗,發現許多問題,包括當時很少見的一種卡波西肉瘤。現今,這種肉瘤已差不多成為艾滋病的最常見的病症之一。羅拔是居住在貧窮的黑人區長大的。雖然才15歲,但有性亂及同性戀行為。由於羅拔的屍檢組織還存在,經專家們進一步檢驗,證明是第1例艾滋病

從上述報道,說明艾滋病早在60年代末期已在美國存在。然而被美國醫學專家認識這種病則較晚,大約在1981年6~7月份,在美國芝加哥的男性同性戀者中發現5例卡氏肺囊蟲肺炎,他們的細胞免疫功能缺損,一般的接觸使他們受到各種病毒的感染,而對正常人群卻幾乎沒有影響。另在紐約及加利福尼亞發現26例卡波西肉瘤,於是1982年美國疾病控製中心把這類多種症狀的疾病正式命名為艾滋病。

13.艾滋病從哪裏來

無知和貪欲是染上艾滋病的首要原因。美國醫學專家在1981年報道第1例艾滋病。但是,這種性傳播性疾病的病原體是1984年才被證實為一種逆轉錄病毒。逆轉錄病毒曾被認為是中非地區動物(黑猩猩)中同自身組織惡性變有關的病毒。因此,中非紮伊爾地區流行艾滋病,可能是由於動物的逆轉錄病毒侵襲人身而引起的。

1982年在美國西雅圖地區,有人從毛狀細胞白血病病人中分離出I淋巴細胞白血病II型病毒。它與70年代在日本西海岸地區流行的一種白血病病毒,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I型,被認為是一種新的人類腫瘤病毒。

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從一位患淋巴結病綜合征的男性同性戀病人身上分離出一株新的病。1984年3月美國國立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從艾滋病或艾滋病前期病人體內分離出一種新病毒,命名為人類嗜了淋巴細胞型病毒。目前認為,是同一種病毒。1986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決定統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14.為什麼叫做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獲得性”與“得到”的含義不盡相同。一般人都認為,當你在大街上散步,在餐館裏吃飯或在公共遊泳池遊泳時,可以“得”艾滋病。許多混亂以及關於艾滋病的傳說就是從這裏產生的。

實際上,“獲得”艾滋病並不容易。我們以這兩句話為例:“他獲得了一項科技成果獎和一筆50000元的獎金。”或“作為一名獲得第1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體操項目金牌的運動員,他獲得了名譽和榮耀。”這兩個例子表明,1個人隻有倍加努力,才能“獲得”財富、名譽和榮耀。1個人不可能在奧運會上才走進體育場,便戴著一枚金牌走出來。將這個例子用於艾滋病,那麼,為了獲得艾滋病病毒,並把它們輸入到血液中,你的行為必須大大超出世界上大多數人每日的“正常”行為。你不僅僅是每天去上班、學習,或到酒館喝啤酒,或到飯館用餐,或到多個公共遊泳池去遊泳,甚至通宵跳舞,你都不會得艾滋病。但如果你去酒吧搞同性戀、然後又吸毒聚會,用肮髒或帶血的針頭注射毒品,尋歡作樂直至天明,那麼,你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便會大得多。

因此,可以相當肯定的說,如果你的行為像大多數人一樣是正常的,那麼你感染上艾滋病的機會幾乎等於零。假如你用毒品、性亂以及其他自我摧殘的方式,每日從早到晚摧殘你的心理和身體,那麼最後你可能歸入艾滋病病人的行列。

現在,讓我們再議一下“免疫缺失”這個單詞。首先,免疫係統是你體內與疾病或病原微生物抗爭的生物係統。這一係統主要是由通常所稱的“白細胞”構成的。這些白細胞是體內的獵人。如果一種病毒、細菌或能夠引起其他疾病的微生物侵入體內,白細胞便奮起迎擊,殺死他們。此時,體內的免疫係統便處於“奮起迎擊”狀態。如果另一種病毒或細菌同時也侵入體內,這第二位入侵者很可能會躲過免疫係統的防禦,趁虛而入,造成身體的其他係統受到損害。在這期間,你的體力會下降,你會感到惡心、發熱、不思飲食。當“戰鬥”在你體內的循環係統中激烈進行時,你會感覺疲憊。“戰鬥”結束後,你才能恢複正常,做過去每天所做的事情。

在“戰鬥”進行期間,你被稱作“免疫係統受損者”。這就是說,為了使你恢複健康,你的免疫係統正超負荷地進行工作。

當你在這個緊張而充滿危險的世界上生活時,免疫力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已不像過去那樣簡單,空氣、食物和水源也不那麼純淨和無害。如果你吃不到足夠的高質量食物,如果你僅僅為了生存而必須頑強鬥爭,你的免疫係統的工作負擔可能要沉重得多。而且,如果你又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每晚飲酒、吸毒、注射麻醉劑、與他人發生不潔性關係等),你的免疫係統的潛力就會消耗殆盡,便極有可能染上各種疾病,尤其是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