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腹股溝淋巴肉芽腫的來曆

腹股溝淋巴肉芽腫原名叫“性病淋巴肉芽腫”。在20世紀性病專家賜別名乃“第四性病”。

腹股溝肉芽腫的病原菌被發現的比較晚,據說是被日本人宮川氏從組織培養的標本中發現的。被後人稱之‘宮川小體’。直到1940年才被證實是衣原體家族中的成員,而且是沙眼衣原體的分支,叫做沙眼衣原體。

第四性病的發展與傳播受到地區、人種和社會等因素的限製。熱帶和亞熱帶的發病率最高,黑種人患病者高於白種人,其比例大約是5:1。在美國每年登記的患者500~1200例。

7.性病的概念

何謂性病?不言而喻,就是與性活動有關的傳染疾病。但是不能把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泄和遺精等納入性病的範圍內。所謂性病,是指通過不潔性交而引起的外生殖器或陰部發生的炎症疾患,包括淋病、梅毒、軟性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亦稱第四性病。現代醫學已把這4種病歸屬於“經典”性病。

自1975年之後,醫學專家把與性接觸傳染的疾病或類似性行為傳染的疾病統稱為“性傳播疾病”。除上述的四種之外,還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陰部皰疹、腹股溝肉芽腫、陰部疣、念珠菌性陰道炎、滴蟲病、陰虱、疥瘡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及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其實這些性傳播疾病初發症狀並不是隻限於外生殖器或陰部,在乳房、肛門、口腔、口唇、手指及其他各處的皮膚黏膜等都可被感染出現早期症狀。引起這些疾病的病源菌不同,其中有細菌、螺旋體、病毒、農原體、支原體、寄生蟲、原蟲、真菌等。它們的致病力、毒性大小、侵犯人體器宮及破壞組織範圍大小等皆有不同。嚴重的可以由於侵犯內髒器宮而危害生命。

8.性病的種類

性病範疇內的病種逐年增加,有的病種隻是少數專家提出來的,尚未被廣泛認可。1982年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出版的《性病治療指南》一書中隻包括14種疾病,而今已超過20餘種。1986年日本性病學家岡本把性病的病種歸納為狹義範疇與廣義範疇疾病,包括16種病。

國外學者把經典性病,亦稱之為“第一代”性病,即梅毒、淋病、軟性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在歐美國家已日趨減少,我國近30餘年雖有發現但其中後2種的發病率很低。因此,四大性病名稱已經名不符實。“第二代”性病除前述4種之外,現今已被認可者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皰疹、巨細胞病毒感染、生殖器念珠菌病、尖銳濕疣、傳染性軟疣、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陰虱、滴蟲病、股癬、阿米巴痢疾、疥瘡、盆腔放線菌病、類圓線蟲病、加特納菌性陰道炎、隱孢子蟲病及腹股溝肉芽腫,共計22種。總之,性病在國外目前被認為有26種疾病屬之。這些病種有的在我國尚未見報道或沒有發現。非淋菌性尿道炎及陰部皰疹(生殖器皰疹)在美國的發病率高於梅毒。而我國尚存在診斷上的困難,因此發病情況不清楚。根據我國目前性病流行情況及危害人群健康程度,采用三級分類。

(1)主要的性傳播疾病:①淋病:占性病發病率的76%~85%;②梅毒:發病率占性病的第3~4位。當前主要以一、二期梅毒為主,偶見先天性梅毒及內髒和神經梅毒;③軟性下疳:罕見,雖有發現,但部分病例缺乏試驗室培養結果,尚不能肯定;④尖銳濕疣:發病率占性病第2位。有日漸增多的趨勢;⑤陰部皰瘮:有逐漸增多的趨勢;⑥非淋菌性尿道炎:在歐美發病率不低於淋病。但我國由於設備及診斷技術落後,因而確診者少。而占性病第3~4位。

(2)次要的性傳播疾病:①陰部念珠菌病,不僅見於女性,男性可以發生念珠菌性龜頭炎,多由於性接觸感染引起。女性可以非性接觸而自身感染;②滴蟲症:女性發生陰道滴蟲症,男性偶見滴蟲性前列腺炎或尿道炎,由於性接觸感染。未婚女性不經性接觸也可以被感染;③陰虱病:男女皆可發生,幾乎都是性接觸感染。家庭內感染可不通過性接觸傳染給子女;④疥瘡:目前患病率甚髙,占皮膚科病種第10位左右,約占。大部分病人不是通過性接觸,而是由於直接或間接通過衣物和被褥等感染。常見於家庭內互相感染。

(3)需要警惕預防的性傳播疾病:①艾滋病:在世界上已有百餘個國家、地區發現艾滋病病人;②乙型或丙型肝炎:大量資料已證實本病傳染途徑與性接觸是有密切關係的;③第4性病:在解放前北京及其他堆區都曾發現本病,目前國內罕見;④陰道嗜血杆菌陰道炎:在國外是婦科常見的一種陰道炎,屬於性病範疇疾病。

9.性病傳播的趨勢

我國解放前性病(花柳病)流行頗為嚴重。城市及少數民族地區更甚。以北京市為例,梅毒病人占皮膚花柳科就診病人數10%左右。在1932年北京1330例供血者化驗結果,發現梅毒血清試驗呈陽性者占22.2%。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杜絕性病的傳播,耆先著手消滅和取締傳播性病的媒介——妓院和暗娼。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封閉了237家妓院,把1284名妓女集中檢查治病,發現84%患梅毒,53.8%患淋病,28.7%患第四性病。1950年上海市對收容的5272名妓女進行性病檢查,發現淋病患病率達78.0%。經10年左右的防治,全國性病被控製減少,達到基本消滅,在1960~1968年的北京已經看不到梅毒了。

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和旅遊事業的發展,國內外人員流動頻繁,一些沿海城市及開放城市、中小城市及鄉鎮,暗娼活動猖獗增加了性病的傳染。僅以廣州市為例:1983~1985年共發現性病388例,而1986年1~3月份就發現426例。北京協和醫院在1984~1985年內發現梅毒28例。其發病率增長之快,令人震驚!根據1989年全國16個性病監測點的統計資料,淋病病人為31930例,比1988年增加51.35%;尖銳濕疣8753例,比1988年增加185%;梅毒641例,比1988年增加4.57%。以深圳性病發病率最髙,在55.6萬人口中發病者5854人,發病率為1.05%。1990年衛生部公布全國累計報道性病人數為37萬人;1995年報道為127萬人,其中淋病占第1位,尖銳濕疣占第2位,其次為非淋茵性尿道炎、梅毒,而後者發病的年增長率為37%。實際發病人數據有關專家估計超過現有統計人數的5~8倍。由此可見,性病又在我國傳播蔓延,形勢嚴峻!

10.性病就在你我身邊

性病和艾滋病距我們有多遠?回答是肯定的,不遠!從上述的統計數字和遍布全國城鄉的性病診所及五花八門性病街頭小廣告就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了。

據聯合國最新公布的報告,1981年發現首例艾滋病以來,全世界已有2180萬人死於艾滋病,有3610萬人攜帶艾滋病毒,其中有430萬兒童(人民日報,2001.1.26)。1981年在美國報道了第1例艾滋病病例後,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已先後收到171例艾滋病病例,其中92%的人已經死亡。僅僅1年之後,1982年底這一數字已上升至1285例,到了1985年6月已達到15294例,1988年已達到50265例,其中56%已經死亡。1992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預言:全世界的艾滋病患者到2000年達到3000萬~4000萬人,絕大部分為中、青年,其中1/3在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