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性病的家族

性病是個大家族,有共同的特點。凡是通過性交或類似性行為的途徑而感染的疾病,統稱之為性病或性傳播疾病。在20世紀以前被醫學家發現的性病有梅毒、淋病、軟下疳及腹股溝淋巴肉芽腫。這4類疾病的病原菌分別為蒼白螺旋體、淋病雙球菌、杜克瑞嗜血杆菌及衣原體,若以病原區分,也是4個家族。通常稱為第一代性病。

3.梅毒的發現

梅毒最早申現在南美洲,1493年哥倫布的船員把梅毒帶到了西班牙,先在宮廷中傳播開來,不久發展到娼妓和嫖客身上了。由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友好、貿易往來,梅毒很快傳入法國。

1494年法國國王發動了侵略意大利的戰爭,那些法國士兵所到之處,奸淫婦女;軍宮與意大利妓女鬼混,在意大利被法軍占領之後,流行一種以前從未見到過,不知原因的生殖器及皮膚上發生的皮疹。當地的醫生稱之為“法蘭西病”,其意思是由法國入侵帶來的疾病。到了1497年幾乎蔓延了整個歐洲。

1505年梅毒由印度經海上傳到中國大陸。那時相當於明朝,連那位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都不知道梅毒是什麼病,是通過什麼途徑在人間傳播的。在他所著的《本草綱目》中隻有“楊梅瘡,古方不載,亦無病者近時起於嶺南,傳及四方。”的記載,因為梅毒是從廣東進入中國的,所以當時叫“廣瘡”、“廣東瘡”、“楊梅瘡”。到了清代梅毒猖狂流行於各地,名日“楊梅大瘡”、“下疳”、“花柳病”等。其意是尋花問柳得的病。

4.淋病的由來

淋病比起梅毒傳播得還要快,據說在100多年前有位外國醫生為證實具有其有強力感染性,曾經采取淋病的病人尿道中分泌出來的膿汁,塗在他的龜頭尿道口處,經過2天後,他就發生了與淋病患者同樣症狀,如尿痛、尿頻,有膿性分泌物自尿道口排出。由此證實了淋病的傳染性。中國古代醫書中把淋病稱之為“淋”,是指從尿道點點滴滴而下之意,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便拘急,痛引莖中為特征。隋朝醫學家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把淋分為石淋、癆淋、血淋、氣淋和膏淋五類,據現代醫學專家考據。除石淋為泌尿道結石之外,其他四淋皆與近代所論之淋病相符合。然而人們真正認識淋病的病原菌是淋球菌還是在19世紀,由細菌學家奈瑟在1879年所發現。因此,後人也把淋球菌稱之為“奈瑟雙球菌”。

淋病對那些尋花問柳、嫖妓宿娼的男人及賣淫婦女,感染性非常大。有人調查男性如與一女性淋病帶菌者發生1次性交,就有30%~40%被感染。女性與一男性淋病帶菌者發生性交,會有50%~70%被感染。由此可見女性更容易被感染。

性病專家做了深入調查,證明淋球菌通過口淫引起淋菌性扁桃體炎和咽炎;通過肛交(雞奸)可以引起直腸炎;口和肛門發生直接接觸,也可以傳染;間接感染以眼部最為常見,膿漏眼常常是由淋球菌引起的。妊娠婦女患有淋病性陰道炎時,她所生的小寶寶經過產道,極易被感染淋病性結膜炎,俗稱為“膿漏眼”。

論起傳染性和發病率,淋病可比梅毒厲害多了。在性病家族中淋病最具有危害性,占性病發率的70%~85%。

新中國成立後,對性病釆取防治相結合的方針,首先取締暗娼,封閉妓院,接著又釆取了群防群治,給以有效的抗性病的藥物,於1956年淋病和其他性病被消滅了。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皮膚性病研究所、省市的性病防治機構等都被撤消了。皮膚性病科的醫師也隨之被疏散的,轉業的,改為其他專業者也大有人在。近2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賣淫活動又有所複活。性病先在沿海開放城市紮根,隨著轉向內地城市落腳了。

5.軟性下疳的曆史

在18世紀以前,軟性下疳常與梅毒初期症狀(下疳)混淆不清,直到1852年有位醫學家才把這兩種性病區分開,被稱為“軟性潰瘍”;經多年以後命名為“軟性下疳”一直至今。在1889年細菌學家杜克瑞教授,在病人病灶中分離出革蘭陰性短杆菌,其形態兩端鈍圓,常在細胞外生存,或短鏈狀排列,如同池中小魚魚貫而行的樣子,由於這種細菌需在含有血液的培養基上生長,因而叫做嗜血杆菌,為了與其他細菌區別,故冠以杜克雷嗜血杆菌。

在20世紀50~60年代,軟性下疳被美國大兵攜帶到南朝鮮(韓國)及越南戰場上,於是造成流行,據當時的醫生調查,軟性下疳隻比淋病低,占第二位。然而在中國解放初期,軟性下疳僅占性病發病率仏48%~1.6%,到1960年基本被消滅掉了。近20年來,又卷土重來。根據有關資料提示從1992年~1994年共發現了4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