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病的由來
上世紀末,公元1999年新年伊始,中央電視台播放了一則報道:性病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第3大疾病,性病患者年增長率已達37%。
性病是人類最古老的傳染性疾病。其曆史可上溯至4000年以前。1929年原蘇聯科學院考古學術考察團在外貝加爾地區進行挖掘,在色楞格地區發現一根有梅毒性骨膜炎的脛骨,經考察它是在青銅器時代(公元前2000年間)所埋葬的。此後,在挖掘上烏達地區公元1世紀的另一座墳墓中,又發現一根與上述炎症相似的脛骨。通過X線檢查,發現在骨骼上有多發性、破壞性改變,並在脛骨上遺有梅毒性骨炎和骨膜炎。
有關梅毒的名稱還流傳著一段故事。傳說這一名稱是由意大利維羅那城的醫師從梅毒起源的神話中引用來的。這個神話是,古希臘國王有個牧童,名叫塞菲利斯,他把醫神的榮譽獻給了不應該享受這一榮譽的國王,於是得罪了希臘醫神阿波羅,醫神便降災(即梅毒這種病)來處罰這個牧童。於是,便流行了這種傳染病,名稱便叫做梅毒。1527年法國醫師雅可斯(了叫“偽)觀察後認為這種病主要由性交而傳染,所以把梅毒又叫做花柳病或花柳梅毒。
有關梅毒的起源還有另一種說法,在歐、亞、非洲(舊大陸)直至15世紀末尚未發現梅毒。梅毒是1493年3月後傳入歐、亞大陸的。據醫學史家經過多年研究考證,發現500年前在歐洲出現的梅毒是從新大陸美洲傳入歐洲的。其追溯到1492年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組織遠洋船隊,在8月4日從西班牙的西維利出發西行。其目的是探索海上絲綢之路,到達東方及中國。然而並未達到他的目的地,卻發現不被人知的新大陸。當哥倫布的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登陸時是10月12日。他誤認為到達了印度,於是把當地居民稱為印地安人。當地土著居民正患有一種不知名的疾病——梅毒。1493年哥倫布率船隊返航。於1493年3月6日曾在裏斯本停泊。他的船員就把歐洲從未見到的梅毒病帶到西班牙,大約在此同時,哥倫布的一位船長轉向北行,進入法國的見約尼港,隨同他前來的水手正患著梅毒。1494年法國統治者查理八世發動侵略意大利戰爭,哥倫布的海員也參加了法國的軍隊,1495年意大利南部開始流行梅毒。由於當時不知道長在外生殖器上的“下疳”及身上的皮疹是什麼病,突然又發生在法軍入侵之後流行傳播,於是意大利和整個羅馬帝國把這種病叫做“法蘭西病”。入侵的法國人則反唇相譏,把這種病叫做“那不勒斯病”(意大利地名),到了1497年梅毒幾乎蔓延整個歐洲。
梅毒向亞洲蔓延時間大約在1497年,由葡萄牙人的商船隊,經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經商,從印度把梅毒傳入我國廣東時間是1505年。大約在1510年在日本發現梅毒。
16世紀初梅毒在我國出現,並迅速傳播流行。據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1576年)曾記載有關梅毒流行情況。古方不載,亦無病者,近時起於嶺南(廣東地區),傳及四方如“楊梅瘡”。說明梅毒是從國外傳入我國廣東之後,逐漸蔓延全國。這足以證明16世紀前我國不存在梅毒。
直至現在,對於梅毒的起源問題尚未真正解決,各種學說不盡相同,且無足夠的根據。這主要是因為直到20世紀初,在1905年才由霍夫曼等發現了梅毒的病原體——梅毒螺旋體的緣故。
有關淋病(經典性病的第2種)的曆史便更加悠久了,尚在遠古時代,就知道有淋病,公元前3500年在埃及最早的曆史文獻巴比魯斯、愛貝爾斯裏,就曾解釋過尿道的炎症。公元2世紀,格林為淋病命名,按希臘字義為“精液溢出”的意思,但與陰莖勃起時的流液相區別。
公元10世紀,著名醫藥學家阿維森納在他的醫典中曾記載了淋病性尿阻滯,並提議應清洗膀胱。
16世紀末,當梅毒在歐、亞洲流行的時候,人們把淋病和梅毒混淆起來了認為兩者是1個症狀,這種錯誤的概念,一直延續了300年之久,直至1879年由德國著名學者奈瑟在屎道和結膜的膿汁中發現了活的淋病病原體——淋病雙球菌為止,才證實淋病和梅毒存在著差異。伴隨對病原體的認識的發展,也使性病治療上獲得了顯著的成就,從菌苗到染料,從重金屬製劑到磺胺藥,都曾經廣泛的使用過。
1941年由德國藥劑師費——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從此,抗生素被用來治療梅毒,在性病的治療史上開創了新紀元,企盼多年的幻想“在幾天內可治愈淋病”變成了亊實,人們獲得了在幾小時內可治愈淋病的可能性。也使梅毒得到了徹底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