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寫作並不意味天生的女性視角,要擺脫幾千年的傳統習慣勢力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過去的倫理和秩序,我們需要學習、批判和思考。
三
記得我曾經參加過一所大學舉辦的國際婦女問題研討會,來者多數是女學者,也有部分男性學者。會議的主持人宣布每人發言的限定時間,男士們似乎在這一方麵訓練有素,發言時冷靜而有條理地闡明自己的觀點,便離開講壇。而我們好幾位女士一上了台便激動不已,一說到婦女受歧視,婦女要翻身,便大有當年的“喜兒”剛剛走出深山,白毛女控訴黃世仁的勁頭。她們一發便不可收拾地控訴“男人類”。當然,激情讓人很受感動,但是,這種馬拉鬆式的急風暴雨一般的控訴,讓三天的會議不得不每天延長時間。幾天過後,冷靜一想,掂掂花費的時間裏,真正的文化含量並不多,由此便覺得這會開得不那麼稱心。《女性視角叢書》更看重的是女性(或者從女性視角出發)對人類文明的思考,對人類的文明貢獻些什麼,建樹些什麼,創造些什麼,解構些什麼,而不是“發動”一場女人對男人的“控訴”或“戰爭”。在重新審視以男權為中心的文化遺產時,我們尤其需要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互相尊重、理解、溝通和支持,我們需要解構和批評的是由於曆史原因造成的在某些學科領域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達到兩性和諧發展,而不是從此女人鬥倒男人。在這一套叢書中,陶潔在《事情正在悄悄起變化》一文中特別介紹近年西方的一些女作家不僅僅寫關心婦女生存狀態的文學作品,也開始寫作關心當代男性生存狀況的作品。我想,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隨著女性知識視野和研究領域的不斷深入和不斷擴大,她們的創造力必將得到更大的發揮。可以相信,隨著女性視角用其獨特的眼光為我們不斷開拓對世界的新的認識,女性視角將不再“失語”,也會獲得普遍性的品格。
這一套叢書的編輯工作得到了北京大學中外婦女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她們在組織稿件尤其是聯係國外的作者方麵做了很多工作;同時,得到了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高度重視,在此特表示感謝。
駱曉戈
200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