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核、生、化戰篇(1)(2 / 3)

與美國相同,目前俄羅斯的核力量也是由戰略核力量、非戰略核力量以及戰略防禦力量構成的。戰略核力量是整個核力量的主體和核心。

1.實力尚存的戰略核力量這與美國“四位一體”的結構相同。

一是作為絕對主力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前蘇聯在20世紀50年代率先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在戰略核導彈上也取得了相對美國的部分優勢。自此,其先後研製出了五代20多個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裝備了一支十分龐大的戰略火箭軍。

二是實力不凡的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彈道導彈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由陸軍的近程液體戰術導彈改進而成的。

三是數量有限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前蘇聯對戰略轟炸力量並不特別看重,其戰略轟炸機部隊不論是數量上還是作戰能力上都相當有限。

四是漸受重視的戰略巡航導彈。前蘇聯是最早發展巡航導彈的國家,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對戰略巡航導彈的潛在意義認識不足,其戰略巡航導彈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製。1982年,美國射程達2500千米的空射戰略巡航導彈出現後,使前蘇聯受到極大衝擊,急忙加快遠程戰略巡航導彈的研製,先後有“SSC—X—4”“SS—N—21”等遠程巡航導彈問世。

2.地位超群的非戰略核力量在俄羅斯的核力量構成中,非戰略核力量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僅非戰略的戰區和戰術導彈、火箭及大炮就占整個核武庫的20%。

俄陸軍擁有的非戰略核力量是由各種射程的戰役戰術核導彈、核大炮、核地雷等構成的。

俄海軍艦隊的絕大部分主力戰艦都能攜帶核武器係統,具有一定的戰役戰術核能力。

俄空軍的所有主力戰術飛機都具有載射核炸彈、核空地導彈的能力。

3.反彈道導彈係統

從20世紀60年代起,前蘇聯就開始了作為其核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反彈道導彈係統的研究,並取得了驚人的成果。

俄羅斯的反彈道導彈係統由反彈道導彈雷達係統、發射裝置以及配有計算機設備、通信器材和控製儀器的指揮係統所組成。

不可忽視的英、法核力量

1.英國的核力量

英國的戰略核力量開始由皇家空軍承擔,裝備48架“火神”式轟炸機。該機航程7500千米,每機可載1枚百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核彈。隨著固體燃料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的迅速發展,為獲得更加有效的運載工具,英國於1962年同美國簽訂了“拿騷協議”。該協議規定,由美國向英國提供“北極星”導彈,潛艇和核彈頭由英國自己製造。目前,英軍編有一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中隊,轄4艘裝載“北極星A—3”導彈的核潛艇,總噸位約3萬噸。

英軍的戰術核力量分別編在陸、海、空三軍內,目前已擁有運載工具約500件,核彈頭、核炮彈800餘枚,總當量達1億多萬噸。

2.法國的核力量

法國自1960年首次爆炸原子彈以來,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發展核力量的方針,建設一支獨立的有限核威懾力量。

法國的核力量由戰略核力量和“準戰略”核力量兩部分組成,由總統直接指揮,總理和國防部長也被賦予一定的權力。

法國的戰略核力量由戰略轟炸機、陸基戰略導彈、海基戰略導彈組成。

法國的“準戰略”核力量是法國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危及法國“重大利益”的入侵者起“最後警告”的作用,以提高其戰略力量運用的可信度。法國的“準戰略”核力量分別編在陸、海、空三軍之內。

希特勒的原子彈夢

1945年7月,美國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核爆炸。以原子彈為主體的核武器掌握在愛好和平的人們手中可以對野心家和好戰分子起到巨大的威懾作用,而一旦落入邪惡勢力手中,就會像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使災難降臨人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原子彈被美國率先製造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與法西斯德國激烈較量後取得的劃時代的勝利。

回顧曆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就在物理學領域遙遙領先,特別是在核物理研究方麵擁有像海森堡、蓋革、博特,在放射化學上有像哈恩這樣優秀的人才;當時,德國最先在實驗室裏分離出鈾235,並首先發現核裂變和具有強大的化學工業,並占有著很好的鈾資源。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當時強大的納粹德國未能造出原子彈呢?

根據以往的說法,彙聚了頂級科學精英的希特勒“鈾俱樂部”之所以遲遲沒有研製出原子彈,是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力學之父維爾納·海森堡的故意拖延。當時,德國科學家內部思想混亂。部分參加德國核研究的人是很消極的,並沒有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工作,大多數科學家都是帶著像海森堡那樣的複雜心情參加核研究的。他們故意避開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轉而研究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這是使德國原子彈研製工作沒有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德國戰敗後,被盟軍俘獲的著名物理學家馮·魏茨澤克在聽說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後,對其他人說:“我之所以沒有製成,首先是因為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並不真正想搞……如果我們希望德國獲勝,我們不會造不出來。”但是,最新挖掘出的史料顯示,海森堡其實並沒有這個意圖。1941年,正當希特勒趾高氣昂、四處侵略之時,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到丹麥做了一次“文化”之旅。他登門拜訪了好友兼導師、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在與玻爾的交談中,海森堡沒有表現出任何為納粹工作而產生的道德困惑,他也沒有表示可能會想辦法阻礙納粹的核研究。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新發現的資料包括玻爾寫給海森堡但一直沒有寄出的一封信。在這封信裏,玻爾回憶了他和海森堡1941年的那次會麵。當時,海森堡曾警告他的導師說,希特勒已經成立了一個“鈾俱樂部”,專門研究原子彈。他對玻爾說,戰爭可能會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結束,而他正是在從事核武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