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015 臨江仙 柳外輕雷池上雨(2 / 2)

下片描繪了一幅美人夏日睡覺圖,據詞意當是寫第二天情景。小樓繡閣,玉鉤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鼾睡。隻見她躺著的涼簟紋理平整,不見折皺,而她頭上的釵鈿則垂落在水晶枕旁。詞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麵描摹得惟妙惟肖。

“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夏雨來得急、去得快,“小樓”以下三旬寫雨後情景。雨勢本來就不洶湧,一會兒天就放晴了。小樓西角,一道彩虹掛在天空。斷虹之美,令人難以名狀,詞人又隻下一“明”字,而斷虹之美,斜陽之美,雨後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已被“明”字描摹得淋漓盡致。“明”乃尋常之字,本無奇處,但細思之,卻表現了如此豐富的意境與層次之美。虹一彎,忽現雲際,則晚晴之美,在此時顯得更加妙不可言,無可著筆處乃偏偏有此斷虹,來為生色,來為照影。閨中女主人公出現了,她倚著小樓欄杆,看彩虹落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地佇立在此。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

下闋寫室內景象,以精美華麗之物又營造出一個理想的人間境界,連燕子也飛來窺視而不忍打擾。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旁有墮釵橫。”下闋詞的意境在“月華生”的基礎上再上一層。小樓繡閣,玉鉤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鼾睡。寫到闌幹罷倚,人歸簾下,天真晚矣。涼波以比簟紋,已妙極,又下“不動”“平”,竭盡全力渲染清幽處的悲涼。結尾兩句是人物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豔而不俗。水精枕,加倍渲染畫棟玉鉤,是用華美的物件以造一理想的人間境界(水精即水晶)。而結以釵橫,詞人此處,神理不殊,先後一揆。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麵描摹得惟妙惟肖,繡閣的靜謐精美,不附會本事,這自是一幅閨閣妙畫,若附會本事,則本篇雖涉豔情,卻也表現清雅而自然。

詞中的這位女主人公,她的生活無疑是華貴的,她的心靈卻並不歡快。涼席上,玉枕旁,陪伴她的隻有她自己金釵。這就暗示著:她正獨守空閨。她在妝樓倚欄依望。她聽到雷聲、雨聲、雨打荷葉聲,卻聽不到丈夫歸來的馬蹄聲。她看到雨後彩虹,夜空的新月,卻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無望的期待中度過一個炎夏的永晝。她隻得悵悵的,懨懨的,獨自回到閨房,垂下珠簾,因為她不願那成雙捉對的燕兒窺見她的縈寞,嘲笑她的孤單,可以想見她的孤獨和愁苦,而睡夢中的她一定仍在期待。

五、評價:

周汝昌:“此詞甚奇,奇在所取時節、景色、人物、生活,都不是一般作品中常見重複或類似的內容。千古獨此一篇,此即是奇,而不待挾山超海、攬月驅星,方是奇也。所寫是夏景,傍晚陣雨旋睛,一時之情狀,畫所難到,得未曾有……而結以釵橫,後來蘇東坡《洞仙歌》亦以之寫夏夜:‘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末四字為俗流妄用為褻詞,其實坡公是寫熱甚不能入寢,毫無他意。歐公此處,神理不殊,先後一揆。若深求別解,即墮惡趣,而將一篇奇絕之名作踐踏矣。”(《唐宋詞鑒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