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詞: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二、白譯:
柳林外傳來輕輕的雷鳴,池上細雨蒙蒙;雨聲浙淅瀝瀝,滴在荷葉上發出細碎之聲。不久小雨即停,小樓西角顯現出被遮斷的彩虹。我們靠倚欄杆旁,直等到月亮東升。
燕子飛回門前,窺伺著飛到畫梁問;我從玉鉤上放下門簾。床上竹席紋路平展,好像清涼的水波,卻無波紋湧動。床頭放著水晶雙枕,她的金釵從發上墜下,橫放枕邊。
三、簡介: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是北宋詞人歐陽修的作品。此詞寫了夏日傍晚,陣雨已過、月亮升起後樓外樓內的景象,描繪了閨情樂趣,幾乎句句寫景,而情盡寓其中。
據胡適考證《錢氏私誌》(舊本或題錢彥遠撰,或題錢愐撰,或題錢世昭撰。錢曾《讀書敏求記》定為錢愐)後認為,該詞為歐陽修在河南錢惟演(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體骨幹詩人)幕中,與一妓女相親,為妓女作。時天聖九年(1031)至明道二年(1033)期間,歐陽修在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據錢世昭《錢氏私誌》:“歐陽文忠公任河南推官,親一妓。時先文僖(錢惟演,諡文僖)罷政為西京留守,梅聖俞、謝希深、尹師魯同在幕下,惜歐有才無行,共白於公,屢微諷之而不恤。一日,宴於後園,客集而歐與妓俱不至,移時方來,在坐相視以目。公責妓雲:‘未至,何也?’妓雲:‘中暑往涼堂睡著,覺而失金釵,猶未見’。公曰:‘若得歐陽推官一詞,當為汝償。’歐即席雲(此詞),坐皆稱善。遂命妓滿酌賞飲,而令公庫償釵,戒歐當少戢。”如果係於此詞的本事不假,則此首可能作於天聖九年(1031)至明道二年(1033)期間,時歐陽修在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四、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夏季傍晚陣雨過後,一時之情狀,畫所難到,得未曾有。詞的上闋寫室外景色,輕雷疏雨,小樓彩虹,雨後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斷虹明”三字和“月華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極美的境界。“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後,下起了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詞人未曾提及柳的遠近,然而無論遠近,雷都是來自柳的那一邊,雷聲被柳樹阻隔,聲音愈來愈小,故是輕雷,隱隱隆隆之致,有異於當頭霹靂。夏雨潑灑在池上,而雷聲此時已經停止了,惟聞沙沙颯颯,乃是雨聲獨響。此處一個“碎”字用得巧妙,細膩表現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中相撞發出的聲音。荷聲者,其葉蓋之聲也。奇又在“碎”,夏季陣雨是轉眼即逝的,而因荷承,故聲聲清晰。此為輕雷疏雨,於一“碎”字盡得風流,如於耳際聞之。
詞上片前二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柳外池塘雨打荷葉的夏日風光圖。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後,下起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此處一個“碎”字用的巧妙,細膩表現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中相撞發出的聲音。夏雨來得及、去得快,“小樓”以下三句寫雨後情景。小樓西腳,一道彩虹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佇立在那兒。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