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世紀時,是9個瓶的遊戲,數年後,演變成10個木瓶,瓶的擺設形狀也從鑽石形變成三角形。1895年,美國保齡球總會正式成立。
1951年,國際保齡球聯合會成立,1954年,第一次國際保齡球比賽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1988年的奧運會,保齡球列為表演項目。
046圍棋的由來
圍棋,是我國傳統棋種,也是當今體育競賽的項目之一。傳說它誕生於我國的遠古,起源於古代部落會議。當時,部落首領會議為商討對敵戰爭,就地畫圖,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小石子代替敵我兵卒,進行籌劃,製定作戰的策略。
時間一長,由於它能啟人心智,便逐漸演變成了人們的遊戲,以供消遣取樂。之後,它又逐漸傳到日本、朝鮮等地,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體育娛樂活動。
趣味鏈接:圍棋為什麼要定段位?
隨著中、日、韓三國圍棋比賽的進行,人們會注意到某位棋手屬幾段,通常棋手共有九段,其來源可是有曆史的。
圍棋棋手定段位的“九段製”,源於我國古代品評人物、書畫、職官的等級。
《漢書·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為九等,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國魏司空陳群始定九品之製,定人才高下,分為九等,即“九品官人之法”,又稱“九品中正製”。
古代品評書畫藝術分神品、妙品和能品,其源出南朝《書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為九例),稱為“三品九等”或“三等九品”。
在我國古代,圍棋棋手的等級稱為“棋品”。因受官品、書品“九品製”的影響,故棋品也設“九品製”。
“九品”名稱,最早見於北宋張擬的《棋經·品格篇》:“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明清以來,有國手、二手、三手、四手之分。每手又分先後,略近九等。日本效之稱為九段。隨著近代中日圍棋交流,中國也采用九段製了。至於“十段賽”中的“十段”,隻是一個榮譽性的稱呼,並沒有真正的“十段”段位。
047中國象棋的由來
中國象棋大約起源於戰國時期,那時盛行著一種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
唐代,象棋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後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為90個點。
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藥的發明增加了“炮”之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的《事林廣記》中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這就對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提出了異議。
到了明代,可能為了下棋和記憶的方便,才將一方麵的“將”改為“帥”,和現代中國象棋一樣了。
現在,中國象棋已流傳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菲律賓還成立了中國象棋協會。
趣味鏈接:國際象棋是怎樣產生的?
關於國際象棋的產生,國際上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據說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自己獨斷專行,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國王有個親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離開臣民而存在”的道理來勸告國王,但又不敢公開提出自己的意見。他想出了一個暗示的辦法:在木製棋盤上,用骨製的棋子組成兩支軍隊進行戰鬥;每一方有一個首腦——王,另有車、馬、象、兵四個兵種,組合成一個整體,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戰鬥便結束;王同時又是很弱的一環,他隻能依靠戰友——即別的更有力的棋子保護,這些棋子必須在整個戰鬥過程中同心協力來保衛王。棋子裏麵比王還要弱的,要算是兵了。但如果善於指揮,使兵深入敵壘,走到對方的底格時,兵就可以變成最強的棋子。
這就是第一盤象棋的產生,並很快就傳播開了。它一方麵往西傳到波斯、阿拉伯和歐洲,經過改變,成為現代的國際象棋;另一方麵往東傳到緬甸、東南亞和中國。
048撲克牌的由來
撲克牌已有幾百年的變遷史了。最早的西方紙牌是在13世紀十字軍戰爭時期從亞洲傳入歐洲的,而當時在亞洲隻有中國的紙牌,因此,西方紙牌的發展與中國的馬吊牌向外傳播有一定的關係。
17世紀初,歐洲出現了類似後世橋牌的惠斯特牌,流行於英國倫敦及荷蘭,1894年,在英國倫敦俱樂部中產生了橋牌,這種橋牌再經演變就是現在的撲克牌。
撲克牌曾經和算命牌共同發展。紙牌的發展推動了人們對紙張的需求,而印刷紙牌又刺激了木版印刷的發展。木版印刷是15世紀末才出現的活字印刷的先驅,從這一點上說,紙牌對科學技術發展的貢獻相當突出。
撲克牌作為西方紙牌的一種,其設計方案也包藏著無盡的學問。它是按曆法設計的,在某種意義上,撲克牌可以說是曆法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