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體育·文娛(2)(1 / 3)

為此,19世紀初,出現了可移動的“⊥”形欄架,推動了跨欄技術的發展。1935年比賽中又出現了“L”形欄架,欄板隻要受4公斤的衝撞力,就會向前翻倒。“L”形結構較為合理和安全,一直沿用至今。

013鐵人三項賽項目的由來

鐵人三項賽,顧名思義是對體力、耐力、意誌力有著巨大考驗的體育項目。

這個項目的構思源於美國軍官約翰·科林斯。1978年的某一天,他在夏威夷檀香山與幾個同事一起聊天。話題突然轉到什麼項目的運動量最大,是遊泳、騎自行車,還是馬拉鬆?由於看法不一,他們爭論得難解難分,最後以一個有趣的決定結束了辯論:他們要進行一次比賽,把3.8公裏的遊泳、180公裏的騎自行車和42.195公裏的馬拉鬆長跑三項運動放在一起,一項接一項地一氣完成。

鐵人三項賽運動有三個檔次的標準:第一檔次已如前所述;第二檔依次為2.5公裏、100公裏和25公裏;第三檔次已作為奧運會的標準,依次為1.2公裏、40公裏和10公裏。

這種在當時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比賽運動項目要麵臨強烈的挑戰,然而,在歐洲竟迅速風靡起來。

現在,美國“鐵人三項賽”每年舉行不下500次,參加者達百萬人。

趣味鏈接:馬拉鬆比賽距離為什麼不是整數呢?

馬拉鬆賽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其距離為42.195公裏。這個比賽項目的距離為什麼不是整數呢?這要從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鬆海邊發生的,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斐迪皮德斯的士兵回去報信。

斐迪皮德斯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兒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喘不過氣來,隻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

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鬆賽跑這個項目,把當年斐迪皮德斯送信跑的裏程——42.195公裏作為賽跑的距離。

014鉛球的由來

鉛球的重量為什麼是7.257公斤,又為什麼要保留三位小數呢?這得從鉛球的來曆說起。

1340年,歐洲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批炮兵,用的是火藥炮。炮彈是用鐵鑄成的,樣子像個圓球。一個炮彈的重量是16磅,合7.257公斤。士兵們在休息時,用炮彈推來推去玩耍,逐漸地發展成為鍛煉身體的方法,因此而被列入了田徑運動項目。

但有人覺得鐵鑄的圓球體積太大,使用起來不方便,就改為鐵殼裏灌鉛,成為鉛球,重量仍為7.257公斤。由於鉛的比重大於鐵的比重,在重量不變的條件下,鉛球體積比鐵球大大縮小,用起來可就方便多了。不過現在7.257公斤(四舍五入為7.26公斤)的鉛球,隻限於男子比賽時使用。女子比賽時使用的鉛球為5公斤,不再保留小數。

015跳遠的由來

跳遠是最古老的競技項目之一,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五項運動”中就有跳遠。

據史料記載,首次正式的跳遠比賽是在公元前708年舉行的,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當時跳遠的設施非常簡單,隻是把地麵的土質刨鬆,然後在前麵放一條門檻代替起跳板。為避免落地時產生傷害事故,以後用沙坑代替了鬆土。

18世紀末,法國教育家古特木斯和雅安把跳遠列為鍛煉身體的重要項目之一,並在他們的著作裏詳細介紹了跳遠運動的設備和訓練方法,高度肯定了跳遠在人體運動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進,跳遠運動的紀錄不斷被打破。在近代田徑比賽中,有記載的第一個男子跳遠世界紀錄是英國運動員麥切爾在1864年創造的,成績為5.48米。比蒙在第19屆奧運會獲得跳遠冠軍,其8.90米的世界紀錄一直保持了20多年,才被美國選手鮑威爾以9.05米的新紀錄打破。

016跳高的由來

跳高是田賽項目之一。過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亦稱“東方式”)、滾式、俯臥式和背越式等。

跳高運動起源於英國,是從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勢)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於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

剪式跳高起源於美國。19世紀末,美國東部州運動員創造並采用了這一跳高姿勢,故曾被稱為“東方式”;又因跳時身體各部分成波浪形狀依次越過橫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稱。

滾式跳高亦源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西部州運動員創造並采用滾式跳高,因跳時運動員形似滾過橫竿而得名。又因美國運動員霍拉英首用此式創造2.01米世界紀錄,因而又稱“霍拉英式”。

俯臥式跳高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40年代時已被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