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音樂·繪畫(3)(2 / 3)

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的速寫,風格粗獷,具有十分感人的氣質。20世紀,許多畫家如馬蒂斯、畢加索等,繼續用鉛筆創作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作品。繪畫發展到今天,鉛筆被廣泛地用於繪畫的基本功訓練,以及作畫之前的準備工作。

鉛筆畫已成為繪畫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031年畫的由來

年畫和春聯一樣,都是為了表達喜慶吉祥的願望。年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畫種,也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因為按習慣在春節時張貼,故稱年畫。

年畫最初是貼在門上的。據曆史記載,在東漢及六朝時期,就有年畫了。漢應劭說過:“畫虎於門。”到了唐宋,年畫應用更為廣泛。在宋代雕版印刷已產生,除了木版年畫外,采用繪畫手法表現的也很多。到了明清之際,雕版畫藝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專門製作年畫的作坊。如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等,都是在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流派和風格。

趣味鏈接:你知道有關楊柳青年畫的來曆嗎?

楊柳青在天津市西郊,它的木版年畫馳名中外。楊柳青年畫產生於明朝末年,至清雍正、乾隆年間興盛繁榮起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其製作采用木版水印和人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有一個民間傳說敘述了它的來曆。

很久以前,天津衛西南有個村子,村中有一個孤兒叫楊柳青,經常外出討飯。他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要飯回來,正趕上一場大雨,他趕忙跑到河邊的一座三官廟裏避雨。在廟裏,他看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道,手拿一根茅草在香爐裏畫畫。他看得入了迷,便懇請老道士收他為徒。老道答應他下雨天可以來學畫。

從那以後,一到下雨,楊柳青便來學畫,共一學了三年。後來海河發大水,三官廟被衝塌了,老道也走了。以後,他每天白日做工,晚上畫畫。他的畫越畫越精美,但他的畫從來不賣,畫一年下來,年底便分贈給四鄉的窮人,讓他們過年時貼在牆上。人們稱之為“楊柳青年畫”。

032壁畫的由來

壁畫的前身是原始人的岩畫,其來源可以說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就產生了。主要表現的是勞動、狩獵的場麵。

在建築物上或石窟中繪製壁畫,起源也很早。相傳在周朝時,對人褒獎功德往往用圖畫在壁上描繪。到了漢代,壁畫更為普遍。西漢宣帝時曾畫功臣十一人的圖像於麒麟閣,東漢光武帝時畫二十八將肖像於淩煙閣。這些都是描繪在宮殿建築上麵的。漢代以後,由於佛教盛行,廟宇林立,壁畫便同宗教結合在一起了。魏晉南北朝隋唐各代,是我國的壁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產生了像敦煌莫高窟這樣舉世聞名的傑作。

我國的壁畫傑作,因為大多數留在宮廷廟宇式建築的牆壁上,隻有少數留在岩洞石窟中,所以許多壁畫隨著建築物的毀滅而消失了。還有少部分壁畫在墓室中,埋於地下,幸得保存。漢代壁畫遺留到今天已被發現的也多是在墓室裏,比如密縣漢墓壁畫等。

033鐵畫的由來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以鐵、銅等金屬為載體進行創作的藝術,譬如景泰藍、鐵畫等,其中鐵畫成為中國繪畫藝術獨具魅力的一支。

鐵畫又稱做“鐵花”、“鐵藝”,是用鐵片和鐵器製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出現於11世紀中期(宋仁宗慶曆年間),在當時的北宋非常流行。又根據明朝文震亨的《長物誌》所載,鐵畫是“利用廢鐵造鐵花,宋真宗時肇始於河東路(今山西省),在當時已知用無煙煤煉鐵,素以盛產鐵製品著名”。辛亥革命後,皖南蕪湖仿造鐵畫。現在,蕪湖鐵畫早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手工藝品。

關於鐵畫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叫湯天池的小孩隨母親逃荒來到安徽蕪湖,在江邊吉祥寺住下,靠乞討度日。湯天池12歲時,經母親同意,到一家鐵匠鋪當學徒工。在鐵匠鋪裏,天池起早貪黑,苦幹三年,但是還沒有學習到多少手藝,就被老板辭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