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主要參考書目(2)(2 / 2)

汪行福:《走出時代的困境——哈貝馬斯對現代性的反思》,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三十與八十年代的中國小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

王德威:《想象中國的方法:曆史·小說·敘事》,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王曉明編:《人文精神尋思錄》,上海:文彙出版社,1996年。

王曉明主編:《批評空間的開創》,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

王曉明主編:《在新意識形態的籠罩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一川:《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嶽川,尚水主編:《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王嶽川:《中國鏡像——九十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徐友漁,周國平,陳嘉映,尚傑:《語言與哲學》,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許誌英,丁帆主編:《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上、下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許子東:《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台北:麥田,2000年。

張京媛主編:《新曆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趙汀陽主編:《現代性與中國》,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周憲:《20世紀西方美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朱耀偉:《當代西方批評論述的中國圖像》,台北:駱駝出版社,1996年。

Lentricchia,Frank & Mclaughlin Thomas 編:《文學批評術語》,張京媛等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Said):《知識分子論》,單德興譯,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現代性的後果》,田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年。

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獄中劄記》,曹雷雨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戴維·哈維(David Harvey):《後現代的狀況》,閻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佛克馬(Douwe Fokkema)等編:《走向後現代主義》,王寧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佛克馬(Douwe Fokkema),蟻布思(Elrud Ibsch):《文學研究與文化參與》,俞國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弗·傑姆遜(Fredric Jameson):《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唐小兵譯,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哈貝馬斯(Jurgen Habermas):《現代性的地平線》,李安東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孫周興選編,《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

卡林內斯庫(Matei Calinescu):《現代性的五副麵孔》,顧愛彬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卡爾·博格斯(Carl Boggs):《知識分子與現代性的危機》,李俊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馬歇爾·伯曼(Marshall Berman):《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現代性體驗》,徐大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米洛拉德·帕維奇(Milorad Pavic):《哈紮爾辭典》,南山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

韋恩·布斯(Wayne Booth):《小說修辭學》,付禮軍譯,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伊夫·瓦岱(Yves Vade):《文學與現代性》,田慶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